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红茶花
作者: 司空图 〔唐代〕
景物诗人见即夸,岂怜高韵说红茶。
牡丹枉用三春力,开得方知不是花。
白话文翻译:
这位诗人一见景物就忍不住赞美,怎么会在意高雅的韵律来赞美红茶花呢?牡丹白白地费尽三春的力气,绽放之后才知道它并不是花。
注释:
- 景物:指自然景色。
- 夸:赞美,称赞。
- 岂怜:岂是怜惜,表示对某事的轻视或不在意。
- 高韵:指高雅的韵律或诗句。
- 牡丹:一种花,象征富贵美丽。
- 三春力:指春天的力量,三春即春季的三个月。
典故解析:
《红茶花》中的“牡丹”象征着美丽和富贵,但诗人却以“枉用三春力”来讽刺其盛名的虚浮,表达了对世俗名利的无奈与冷眼。该诗的创作可以看作是对流行审美的反思与批判。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 司空图,字子长,号云溪,唐代诗人。其诗风清新,重视意境和感情的表达。生于盛唐,曾任职于朝廷,致力于文艺创作。
-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一种对当时社会风气的反思中,表现了诗人对世俗名利的不屑态度,暗含着对真实美的追求。
诗歌鉴赏:
《红茶花》通过对红茶花与牡丹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美”的不同理解。诗人看到红茶花的美丽,赞美之余却不屑于用高雅的诗句来修饰,反而用简洁的语言直指其真相。牡丹作为传统名花,虽然美丽,但诗人却认为“开得方知不是花”,暗示着美丽的外表下可能隐藏着空虚与无趣。这种对比不仅反映了诗人对花卉的独特审美,更是对人世间名利的批判与反思。诗中蕴含了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真实美的渴求。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景物诗人见即夸":诗人一见到美景就忍不住赞美,传达出对自然美的欣赏。
- "岂怜高韵说红茶":诗人并不在意用高雅的诗句来赞美红茶花,突显其对形式的轻视。
- "牡丹枉用三春力":牡丹花费春季的时光和精力,却最终未必令人满意。
- "开得方知不是花":牡丹的盛开后,才发现它的美丽并不是诗人所追求的真正花朵。
-
修辞手法: 该诗运用了对比和反讽的手法。诗人将红茶花和牡丹进行对比,反映出对外表美丽的质疑,同时也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来强调牡丹的虚华。
-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对世俗名利的反思,倡导对真实美的追求,表现出诗人对浮华的冷漠与对真情的渴望。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
- 红茶花:象征自然之美,简单而真实。
- 牡丹:象征名利与虚华,表面美丽但内在空洞。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花有哪两种?
- A. 红茶花与梅花
- B. 红茶花与牡丹
- C. 牡丹与兰花
- “岂怜高韵”是什么意思?
- A. 赞美高雅
- B. 不在意高雅
- C. 追求高雅
- 诗人对牡丹的态度是什么?
- A. 崇拜
- B. 讽刺
- C. 忽视
- 诗中提到的花有哪两种?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晓》 - 孟浩然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 岑参
-
诗词对比: 在《春晓》中,孟浩然描绘了春天的美景,而司空图通过红茶花与牡丹的对比,传达了对真实美的追求和对浮华的批判。两首诗在意境上形成鲜明对比,分别代表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世俗名利的反思。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司空图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