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夜降西坛宴已终,花残月榭雾朦胧。谁游八海门前过,空洞一声风雨中。
白话文翻译:
夜晚降临,西坛的宴会已经结束,花儿凋谢,月光下的亭台被朦胧的雾气笼罩。有谁在八海门前经过,只留下一声空洞的回响在风雨中。
注释:
- 西坛:指西边的祭坛或宴会场所。
- 花残:花儿凋谢。
- 月榭:月光下的亭台。
- 雾朦胧:雾气使得景象模糊不清。
- 八海:泛指广阔的水域。
- 空洞一声:形容声音空旷、回响。
典故解析:
- 八海:在古代文学中,八海常用来形容广阔无垠的水域,象征着遥远和未知。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曹唐,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以其游仙诗著称,作品多描绘仙境和超脱尘世的意境。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宴会结束后的夜晚景象,通过朦胧的雾气和空洞的风雨声,营造出一种超脱和神秘的氛围。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一个宴会结束后的夜晚景象。首句“夜降西坛宴已终”直接点明了时间和事件,为读者勾勒出一个清晰的场景。接下来的“花残月榭雾朦胧”则通过视觉和触觉的描写,增强了夜晚的朦胧和寂静感。最后两句“谁游八海门前过,空洞一声风雨中”则引入了一种神秘和超脱的氛围,仿佛有人在广阔的水域门前经过,只留下一声空洞的回响,给人以无限的遐想空间。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超脱尘世的向往和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夜降西坛宴已终”:点明了时间和事件,为全诗设定了背景。
- 次句“花残月榭雾朦胧”:通过视觉和触觉的描写,增强了夜晚的朦胧和寂静感。
- 末句“谁游八海门前过,空洞一声风雨中”:引入了一种神秘和超脱的氛围,给人以无限的遐想空间。
修辞手法:
- 拟人:“花残”赋予花儿以人的情感,形容花儿凋谢的状态。
- 比喻:“雾朦胧”比喻夜晚的雾气使得景象模糊不清。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宴会结束后的夜晚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超脱尘世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对神秘和未知的探索。
意象分析:
- 花残:象征着凋零和结束。
- 月榭:象征着宁静和美好。
- 雾朦胧:象征着神秘和未知。
- 八海:象征着广阔和遥远。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花残月榭雾朦胧”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A. 花儿盛开,月光明亮 B. 花儿凋谢,月光下的亭台被朦胧的雾气笼罩 C. 花儿凋谢,月光明亮 D. 花儿盛开,月光下的亭台被朦胧的雾气笼罩
-
诗中“谁游八海门前过”中的“八海”象征着什么? A. 具体的海域 B. 广阔无垠的水域 C. 具体的水域 D. 狭窄的水域
答案: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同样描绘了夜晚的景象,但更多表现了诗人的孤独和自得其乐。
诗词对比:
- 曹唐《小游仙诗九十八首 其三十七》与李白《月下独酌》:两者都描绘了夜晚的景象,但曹唐的诗更多表现了超脱和神秘,而李白的诗则更多表现了孤独和自得其乐。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曹唐的全部诗作,是研究曹唐诗歌的重要资料。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唐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有助于理解曹唐诗歌的背景和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