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 感辽东事,作豪语答任二北》
时间: 2025-01-01 11:20:2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满江红 感辽东事,作豪语答任二北
作者: 夏承焘 〔近代〕
辽鹤归来,故乡事伤心忍说。
弹指际河东全弃,兰成恨切。
残劫尽捐桑梓地,惊涛已覆蛟龙窟。
问诸公吹面可曾醒,边风烈。
莫徒恃,纵横舌。
待共洒,奔腾血。
念韩亡犹奋,张椎是铁。
照我横磨歌出塞,榆关今上谁家月。
叱岛夷浮海戴头来,同一吷。
白话文翻译
辽鹤归来了,故乡的事情让我伤心难以启齿。
一瞬间,河东的土地已经全然抛弃,兰花的恨意愈发深切。
这场残劫已经让桑梓之地尽弃,惊涛已将蛟龙的巢穴覆盖。
我问你们,吹面而来的风是否还让你们醒悟,边疆的风如此猛烈。
别再仅仅依靠口舌的辩论。
我们应该一起洒下热血。
回想韩愈的亡国,仍然让人振奋,张椎的铁器犹在。
照我吟唱的歌声出征,榆关今夜又是谁家的月亮照耀。
叱责岛夷浮海,头戴冠冕前来,同样是为国捧心。
注释
- 辽鹤:象征故乡的鸟,意指游子归来。
- 兰成恨切:兰花的恨意深切,象征对故乡的思念与痛苦。
- 蛟龙窟:传说中的神龙聚集之地,这里比喻故乡的沦陷。
- 韩亡:指韩愈的亡国,象征对历史的追忆与反思。
- 张椎:张椎是历史人物,提及他的铁器象征着刚强与不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夏承焘(1877-1942),近代诗人,出生于辽宁,经历了晚清、民国等历史变迁,作品常表达对国家与民族的关注。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近代,时值国家动荡,作者通过对辽东的感慨,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怀念与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诗人的爱国情怀。
诗歌鉴赏
这首《满江红》充分展现了夏承焘对故乡辽东的深情怀念与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诗中,辽鹤的归来引发了作者对故乡的思考,描绘了一个满怀忧伤又充满激情的画面。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溯,诗人表现出对国破家亡的痛惜。用“弹指际河东全弃”来形容故乡失落的迅速,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残酷与命运的无常。诗中的“边风烈”不仅是对边疆环境的描写,更是对国家危机的反应,体现了诗人强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在情感表达上,诗人通过“待共洒,奔腾血”的豪言壮语,展现了热血沸腾的爱国情怀,仿佛在呼唤着同胞们共同奋起抗争,捍卫家园。整首诗兼具抒情与激昂,情感层次丰富,既有对故乡的深情思念,又有对未来的坚定信念。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辽鹤归来,故乡事伤心忍说”: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痛苦,鹤的归来象征着游子的归乡,但带来的却是伤感。
- “弹指际河东全弃,兰成恨切”:时间的无情让人对故乡的失落感到无法接受,兰花的恨意深深扎根于心。
- “残劫尽捐桑梓地,惊涛已覆蛟龙窟”:比喻故乡在苦难中的毁灭,蛟龙象征着曾经的强盛与如今的沉沦。
- “问诸公吹面可曾醒,边风烈”:质疑同胞们是否意识到边疆的危机,暗含对他们的责问与期望。
- “莫徒恃,纵横舌”:强调不能仅依靠口舌之辩,更需行动。
-
修辞手法:
- 使用了比喻(“蛟龙窟”)、拟人(“兰成恨切”)等手法,增强了诗的表现力与感情的深度。
-
主题思想:
- 诗歌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展现了强烈的爱国情怀和对历史的反思。
意象分析
- 辽鹤:象征故乡与归属,表现对过往的怀念。
- 兰花:象征着美好,但因故乡的破败而生恨,表现出对美好事物的失落感。
- 蛟龙:象征着强大与希望,然而如今却被覆没,表现出历史的变迁与无常。
- 边风:象征着边疆的危机与不安,传达出紧迫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辽鹤”在诗中象征什么? A. 游子归乡
B. 失落的希望
C. 家庭团聚 -
“边风烈”的意思是什么? A. 边疆风景优美
B. 边疆环境恶劣
C. 边疆的局势紧张 -
诗中提到的“张椎”象征什么? A. 削弱的力量
B. 不屈的精神
C. 个人的悲伤
答案:
- A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满江红·写怀》 岳飞
- 《浪淘沙·北戴河》 何其芳
诗词对比:
- 岳飞的《满江红》与夏承焘的《满江红》均表现了强烈的爱国情怀,但岳飞更侧重于对抗敌人的豪情,而夏承焘则更多地表达了对故乡的忧伤与历史的反思,两者在情感上有着不同的侧重。
参考资料
- 《近代诗词选》
- 《中国现代诗歌史》
- 《满江红赏析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