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 其四 高司寇召饮园亭,赋谢》
时间: 2025-01-01 15:09:4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满江红 其四 高司寇召饮园亭,赋谢
作者: 梁清标 〔明代〕
司寇风流,归来筑柳塘花屋。
帘半捲西山烟霭,北堂丝竹。
洛下耆英年齿会,翠眉低唱颜如玉。
论人间底事最关情,芳樽绿。
敦交谊,羞流俗。
怜旅客,忘荣辱。
醉良宵灯火,举觞相属。
已下青衫司马泪,宁堪重顾周郎曲。
愿同君携手混渔樵,何仆仆。
白话文翻译:
司寇风流倜傥,回到家乡筑起柳塘花屋。
帘子半卷起,西山的烟雾缭绕,北堂里丝竹声声。
洛阳的耆英们相聚,翠眉轻唱,娇艳如玉。
谈论人间的事,最关心的还是感情,芳香的酒杯映衬着绿意。
深厚的交情,让人害羞拒绝流俗。
怜惜旅客,不在乎名利的荣辱。
在良宵的灯火下,举杯相互祝福。
想到青衫司马的泪水,怎么能再听周郎的曲子呢?
愿与你携手共度渔樵生涯,何必像那些匆匆行路人。
注释:
- 司寇: 古代官职名,负责管理刑事案件,此处指代风流人物。
- 柳塘花屋: 指美丽的居住环境。
- 帘半捲: 帘子微微卷起,描绘出一种悠闲的氛围。
- 耆英: 年长而有德行的人。
- 芳樽绿: 指美酒和清新的自然环境。
- 青衫司马: 指历史上的司马迁,表现出对过去的怀念。
典故解析:
- 周郎曲: 传说中的周瑜,才华横溢,是三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诗中提到的“周郎曲”可能指的是对其才华的怀念与惋惜。
- 渔樵: 指平民生活的简单和宁静,表达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梁清标,明代诗人,以词风清新见长,作品多描写生活情趣与自然景色。他的诗词风格独特,情感真挚,常常表现出对友谊与人生的深刻理解。
创作背景:
《满江红 其四》是作者在接到高司寇的邀请时所作,反映了诗人的情感与对友谊的珍视。诗中展现了诗人与友人相聚的愉悦与对人生的感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作者对人际关系的重视和对生活的热爱。开头描写司寇的风流倜傥,给人以生动的形象。接着通过对环境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温馨的聚会氛围。诗中提到的“芳樽绿”,不仅是对酒的赞美,更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敦交谊,羞流俗”,表达了作者对真诚友谊的珍视。
在“醉良宵灯火,举觞相属”中,展现了作者与友人共饮时的欢乐,而“已下青衫司马泪,宁堪重顾周郎曲”则流露出一丝对往事的感慨与惋惜。最后的“愿同君携手混渔樵”,传达出一种对简单生活的向往与对友谊的坚定。
整首诗流畅自然,情感真挚,既有对现实生活的感慨,也有对美好未来的期许,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司寇风流: 提及一位风度翩翩的朋友,给人以好感。
- 归来筑柳塘花屋: 表达归乡后营造美好生活的愿望。
- 帘半捲西山烟霭: 描述宁静的环境,增强诗的意境。
- 北堂丝竹: 提到音乐,增添聚会的欢乐气氛。
- 洛下耆英年齿会: 朋友间的聚会,体现社交的温暖。
- 翠眉低唱颜如玉: 描绘女性的美丽,增添诗的韵味。
- 论人间底事最关情: 生活中最重要的就是感情。
- 芳樽绿: 酒与自然结合,展现活力。
- 敦交谊,羞流俗: 强调真挚友情,拒绝世俗。
- 怜旅客,忘荣辱: 对旅人的同情,抛开名利。
- 醉良宵灯火: 夜晚的欢愉与温暖。
- 举觞相属: 互相祝福,情感交流。
- 已下青衫司马泪: 追忆历史人物的悲情。
- 宁堪重顾周郎曲: 无法忍受再次提起往事。
- 愿同君携手混渔樵: 渴望简单生活的陪伴。
修辞手法:
- 比喻: “芳樽绿”比喻美酒,展现生活情趣。
- 拟人: 诗中环境似乎在与人对话,增加情感。
- 对仗: 如“敦交谊,羞流俗”,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人生中真情实感的深刻理解。通过对聚会场景的描绘,诗人将友谊与人生哲理紧密结合,展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柳塘: 象征着柔美与宁静。
- 丝竹: 代表音乐,增添生活的乐趣。
- 芳樽: 酒的象征,代表欢聚与情感交流。
- 青衫: 代表历史人物,表达对往事的追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 诗中提到的“青衫”指代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 A. 曹操
- B. 司马迁
- C. 周瑜
- D. 李白
-
填空题: 诗中描写的聚会环境中有“_____半捲西山烟霭”。
-
判断题: 诗人希望和朋友共同度过简单的渔樵生活。 (对/错)
答案:
- B. 司马迁
- 帘子
- 对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月下独酌》 - 李白
- 《静夜思》 - 李白
- 《春夜喜雨》 - 杜甫
诗词对比:
《月下独酌》与《满江红 其四》都表达了对友谊与人生的感悟,但李白的作品更侧重于个人的孤独与自饮,而梁清标则更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情感。两者在意境上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的生活哲学。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
- 《诗词的意象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