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登定海虎蹲山》

时间: 2025-01-14 03:12:32

东海十年多契阔,西风九日独登临。

天高云静雁初度,水碧沙明龙自吟。

篱下菊花怜我瘦,杯中竹叶为谁深。

凭高眺远无穷恨,去国怀乡一寸心。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九日登定海虎蹲山
作者: 丁鹤年 〔元代〕

东海十年多契阔,
西风九日独登临。
天高云静雁初度,
水碧沙明龙自吟。
篱下菊花怜我瘦,
杯中竹叶为谁深。
凭高眺远无穷恨,
去国怀乡一寸心。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东海与故乡之间长时间的别离与思念。十年来与东海的距离越来越远,今天在西风的吹拂下,独自登上高山。天空高远,云朵宁静,雁群初次飞过,水面碧绿,沙滩明亮,仿佛有龙吟的声音。篱笆下的菊花怜悯我消瘦的身影,杯中的竹叶又是为谁而深沉?站在高处眺望远方,心中充满无尽的怨恨,离开国家思念故乡,心中只有一寸的愁苦。


注释:

  • 契阔:指分离的时间和空间,意为久别重逢的情感。
  • 登临:登上高处,眺望远方。
  • 雁初度:初次飞过,指秋天大雁迁徙的时节。
  • 龙自吟:比喻大自然的声音,象征生机与活力。
  • 怜我瘦:菊花似乎在怜惜我瘦弱的身影,表现对诗人境遇的同情。
  • 一寸心:表达深重的思乡之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丁鹤年,元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主要以山水田园诗和抒情诗见长。其风格洒脱,情感真挚,常以自然景物寄托个人情怀。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诗人登高望远之际,表达他对故乡的思念与对人生的感慨。诗中描绘的东海与山川风光,象征着他对生活的追求与对家乡的怀念。


诗歌鉴赏:

《九日登定海虎蹲山》是一首情感丰富的山水诗,诗人通过自然景物传达了深切的思乡之情。开篇即以“东海十年多契阔”表达了长时间的别离与思念,既有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也有对故土的怀念。接下来的“西风九日独登临”则渲染出一种孤独感,诗人在高处俯瞰,心中充满了对故乡的惦念。

诗中的景象描写极具画面感,“天高云静雁初度”,通过描绘高远的天空与飞翔的大雁,营造出一种开阔的意境,反衬出诗人在广阔天地中的渺小与孤独。“水碧沙明龙自吟”则展示了宁静的自然环境,山河的美丽使人心生遐想,但同时也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孤寂。

后两联则转向内心的感受,“篱下菊花怜我瘦”传递出一种对生命脆弱的感慨,菊花的芳香与诗人的瘦弱形成鲜明对比,暗示着对过往岁月的无奈与感伤。而“凭高眺远无穷恨,去国怀乡一寸心”则是整首诗的情感高潮,直白地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怀念与对现实的无奈,令人感同身受。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与内心情感的交融,展示了诗人对家乡深厚的情感与对人生的思索,是一首极具情感深度的优秀作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东海十年多契阔:十年来与东海的距离加大,表达离别之苦。
  2. 西风九日独登临:在九月九日的西风中独自登高,渲染孤独感。
  3. 天高云静雁初度:描绘高远宁静的天空与迁徙的雁群,象征秋天的来临。
  4. 水碧沙明龙自吟:水清沙亮,象征自然的生机与诗人的自吟自唱。
  5. 篱下菊花怜我瘦:菊花似乎在怜惜诗人的瘦弱,反映内心的孤寂。
  6. 杯中竹叶为谁深:竹叶在杯中深沉,隐喻对故人的思念。
  7. 凭高眺远无穷恨:高处眺望,心中充满无尽的怨恨与思念。
  8. 去国怀乡一寸心:离开故国,心中只有一尺的思乡之情。

修辞手法:

  • 对仗:如“东海十年”与“西风九日”,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拟人:菊花“怜我瘦”,赋予植物以人的情感,增强情感的共鸣。
  • 比喻:如“龙自吟”,将自然景象与诗人的感情结合,增加了意象的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故乡深切的思念与对人生无奈的感慨,表现了游子在外的孤独与对过往的追忆。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与内心情感的交织,表达了诗人在长时间别离后的无尽怨恨与深厚情感。


意象分析:

  • 东海:象征着遥远和离别,代表着诗人对生活的追求与对故乡的思念。
  • :象征迁徙和思乡,反映出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 菊花:象征孤独与坚韧,寓意在苦难中的生存与坚持。
  • 竹叶:象征清幽与宁静,代表着诗人内心的平静与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该诗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丁鹤年
    C. 杜甫

  2. 诗中提到的“东海”象征什么? A. 美丽的景色
    B. 远离故乡的思念
    C. 繁荣的生活

  3. “天高云静雁初度”中“雁”象征什么? A. 春天
    B. 思乡
    C. 独立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杜甫《登高》
  2. 王之涣《登鹳雀楼》

诗词对比:

  • 《登高》:同样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与思乡之情,但更多侧重于对国事的忧虑。
  • 《登鹳雀楼》:以壮丽的自然景观映衬个人的情感,语言更加简练,意象更加鲜明。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典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