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觉祖院明上人》
时间: 2025-01-19 16:41:4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觉祖院明上人 曾巩 〔宋代〕
冠石新墙日月回,丰堂瑰殿起崔嵬。 钟随秋势金声壮,佛隐寒云玉座开。 流水远奔双涧去,平林高拥四山来。 麒麟细草南东路,一望松门意自哀。
白话文翻译:
新建的石墙如日月般辉煌,宏伟的殿堂高耸入云。 钟声随着秋天的气势愈发雄壮,佛像在寒冷的云雾中显得更加庄严。 流水奔腾向远方的双涧,平坦的林地环绕着四面的山峦。 南东路上细草如麒麟般点缀,远望那松树掩映的门扉,心中不由生出哀愁。
注释:
字词注释:
- 冠石:指高大的石墙。
- 丰堂瑰殿:宏伟壮丽的殿堂。
- 崔嵬:高耸的样子。
- 金声:指钟声。
- 玉座:指佛像的座位。
- 麒麟细草:比喻细小的草丛。
- 松门:指松树掩映的门扉。
典故解析:
- 诗中未明显使用典故,主要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建筑来表达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曾巩(1019-1083),字子固,北宋文学家、政治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文以清新自然、含蓄深沉著称,尤其擅长写景抒情。此诗可能是曾巩在送别某位僧人时所作,表达了对离别的哀愁和对自然景物的赞美。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背景不详,但从诗中描绘的宏伟建筑和自然景物来看,可能是曾巩在某个宗教场所送别一位僧人时所作,表达了对离别的哀愁和对自然景物的赞美。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宏伟的建筑和壮丽的自然景观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哀愁。首联描绘了新建的石墙和殿堂,象征着宗教场所的庄严和辉煌。颔联通过钟声和佛像的描绘,增强了宗教氛围。颈联以流水和山林为意象,展现了自然的壮美。尾联则通过细草和松门,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深切哀愁。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曾巩诗歌的典型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联:“冠石新墙日月回,丰堂瑰殿起崔嵬。”描绘了新建的石墙和殿堂,象征着宗教场所的庄严和辉煌。
- 颔联:“钟随秋势金声壮,佛隐寒云玉座开。”通过钟声和佛像的描绘,增强了宗教氛围。
- 颈联:“流水远奔双涧去,平林高拥四山来。”以流水和山林为意象,展现了自然的壮美。
- 尾联:“麒麟细草南东路,一望松门意自哀。”通过细草和松门,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深切哀愁。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冠石新墙日月回”中的“日月回”比喻石墙的辉煌。
- 拟人:如“钟随秋势金声壮”中的“钟随秋势”赋予钟声以人的情感。
- 对仗:如“流水远奔双涧去,平林高拥四山来”中的对仗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宏伟建筑和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哀愁和对宗教场所的敬仰。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冠石新墙:象征宗教场所的庄严和辉煌。
- 丰堂瑰殿:宏伟壮丽的殿堂。
- 钟声:增强宗教氛围。
- 佛像:庄严的宗教象征。
- 流水:自然的壮美。
- 山林:自然的壮美。
- 细草:离别的哀愁。
- 松门:离别的哀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冠石新墙”指的是什么? A. 高大的石墙 B. 新建的城墙 C. 宏伟的殿堂 D. 宗教场所的围墙
-
诗中的“钟随秋势金声壮”表达了什么? A. 秋天的壮丽 B. 钟声的雄壮 C. 佛像的庄严 D. 宗教的氛围
-
诗中的“麒麟细草南东路”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哀愁 C. 宁静 D. 激动
答案: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送别》:表达了离别的哀愁。
- 杜甫的《望岳》: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观。
诗词对比:
- 曾巩的《送觉祖院明上人》与王维的《送别》都表达了离别的哀愁,但曾巩的诗更多地描绘了宗教场所和自然景观。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曾巩的诗作,有助于深入了解其诗歌风格。
- 《唐宋诗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唐宋诗的详细鉴赏,有助于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