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登天湖以菊花须插满头归分韵赋诗得归字》
时间: 2025-01-19 15:27:5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去岁潇湘重九时,
满城寒雨客思归。
故山此日还佳节,
黄菊清樽更晚晖。
短发无多休落帽,
长风不断且吹衣。
相看下视人寰小,
祇合从今老翠微。
白话文翻译:
去年重阳节在潇湘,
满城寒雨让我思念归乡。
故乡在今天的佳节,
黄菊与清酒在晚霞中更显温馨。
短发不多就不戴帽子,
长风不断地吹动着衣衫。
彼此相对俯视人间渺小,
只好从今往后老在这青翠的山中。
注释:
- 潇湘:指湖南潇水与湘江,古代文人常用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 重九:指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节,传统上是登高、赏菊的日子。
- 寒雨:指寒冷的雨,暗示秋季的气候。
- 故山:故乡的山,这里代表诗人心中对故土的眷恋。
- 黄菊:象征着重阳节的菊花,寓意长寿。
- 清樽:指清酒的酒杯,暗含饮酒的情境。
- 翠微:指青山或绿水,象征自然的美好与宁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朱熹(1130-1200),字仲明,号晦庵,南宋著名的理学家、哲学家和诗人。他主张的理学思想在后世影响深远。朱熹的诗词作品风格清新自然,常表达对人生、自然和社会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重阳节,诗人身处潇湘,感受到秋天的寒意与对故乡的思念,借重阳佳节,表达了对故土的眷恋和对人生的思考。
诗歌鉴赏:
朱熹的《九日登天湖以菊花须插满头归分韵赋诗得归字》通过描绘重阳节的场景,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情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开篇一句“去岁潇湘重九时”,即将时间与地点明确交代,让人感受到浓厚的乡愁情绪。接着“满城寒雨客思归”,寒雨与思乡之情互为映衬,表达了深沉的离愁。
在“故山此日还佳节”中,诗人使故乡与佳节相结合,进一步增强了对故土的怀念。“黄菊清樽更晚晖”,黄菊是重阳节的象征,清樽则暗示着诗人与友人欢聚一堂,共享佳节之乐,使得这一切在夕阳的余晖中显得更加温馨。
随着诗歌的发展,诗人用“短发无多休落帽,长风不断且吹衣”形象地描绘出他在自然环境中悠然自得的状态,似乎在告诉读者一种洒脱的生活态度。最后两句“相看下视人寰小,祇合从今老翠微”更是升华了情感,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悟与对自然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邃的情感,展现了朱熹作为诗人的高超技艺与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去岁潇湘重九时:去年重阳节在潇湘,交代时间与地点。
- 满城寒雨客思归:秋雨绵绵,增添了离愁。
- 故山此日还佳节:故乡的佳节与自己的思念相结合。
- 黄菊清樽更晚晖:菊花与酒的意象,营造出温暖的气氛。
- 短发无多休落帽:短发代表着洒脱,表明诗人不拘小节。
- 长风不断且吹衣:自然的力量,表现出一种悠然自得。
- 相看下视人寰小:人与人之间的对比,反映出对尘世的看淡。
- 祇合从今老翠微:表达了对未来的淡泊与对自然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黄菊”象征长寿。
- 对仗:如“短发无多”与“长风不断”形成对比。
- 拟人:风的描写赋予它动感,增强了诗的生动性。
主题思想:
该诗通过重阳节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对人生的感悟,借助自然的描绘传达出一种洒脱与淡然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潇湘:象征着诗人内心的故乡情结。
- 寒雨:代表着忧伤的情感。
- 黄菊:象征长寿与重阳节。
- 清樽:象征着欢聚与友谊。
- 翠微:自然的宁静与心灵的归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去岁潇湘重九时”中的“重九”指的是哪个节日?
- A. 中秋节
- B. 端午节
- C. 重阳节
- D. 春节
-
诗中提到的“黄菊”象征什么?
- A. 忧伤
- B. 长寿
- C. 分离
- D. 快乐
-
诗歌最后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什么态度?
- A. 忧虑
- B. 追求名利
- C. 淡泊与自然的向往
- D. 绝望
答案:
- C. 重阳节
- B. 长寿
- C. 淡泊与自然的向往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饮酒》:同样表达了对自然与淡泊生活的向往。
- 王维《山居秋暝》:描绘了山水自然的美,表达了悠然自得的情怀。
诗词对比:
- 朱熹《九日登天湖》与陶渊明《饮酒》:两者都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但朱熹更具时代背景和对故乡的思念,而陶渊明则更显得恬淡自适。
参考资料:
- 《朱熹诗文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宋代文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