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台州城楼》
时间: 2025-01-01 15:13:2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登台州城楼
作者: 夏竦 〔宋代〕
楼压荒城见远村,倚阑衣袂拂苔纹。
猿啼晓树枝枝雨,僧下秋山级级云。
招客酒旗临岸挂,灌田溪水凿渠分。
洞中应有神仙窟,缭乱红霞出紫氛。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的是诗人在台州城楼上所见的景象。透过高楼,他俯瞰荒凉的城镇和远处的村庄,倚靠在栏杆上,衣袖轻拂着长满苔藓的栏杆。清晨,猿猴在树枝上啼叫,细雨飘洒在树间;一位僧人从秋山中走下,云雾缭绕。酒旗招揽客人,垂在岸边;灌溉田地的溪水被凿出了分流。洞穴中应该有神仙居住,红色的霞光在紫色的雾气中缭绕升腾。
注释:
- 楼压:楼高压迫,意指高楼俯视周围。
- 衣袂:衣服的袖子。
- 拂苔纹:轻轻擦拭苔藓的纹路。
- 猿啼:猿猴的叫声。
- 级级云:层层叠叠的云。
- 招客酒旗:招揽顾客的酒旗。
- 灌田溪水:灌溉田地的溪水。
- 神仙窟:隐秘的洞穴,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 红霞:朝霞,红色的云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夏竦,字公度,号翰池,南宋诗人,擅长诗词,作品多描写自然与人文景观,风格清新脱俗,常以细腻的笔触展现诗意。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南宋时期,诗人游历至台州,登上城楼,眺望周围的自然景观与人文环境,表达了对自然之美和人世繁华的感慨。
诗歌鉴赏:
《登台州城楼》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思考。诗的第一句“楼压荒城见远村”以高楼俯视的视角,勾勒出荒凉的城镇与远处的村庄,体现出一种孤寂的情感。接下来的“倚阑衣袂拂苔纹”,则将诗人自己的情感融入景物之中,衣袂轻拂苔藓,仿佛在与自然进行低语,展现出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
“猿啼晓树枝枝雨,僧下秋山级级云”两句描绘了晨曦时分的景象,猿猴的啼叫与细雨交织,给人一种清新而又略带忧伤的感觉;而下山的僧人则增添了一丝人文气息,体现出诗人对自然与人文的交融所产生的思索。
最后几句“招客酒旗临岸挂,灌田溪水凿渠分”,描绘了人们生活的景象,酒旗招揽客人,溪水灌溉田地,展现了生生不息的繁荣景象。而“洞中应有神仙窟,缭乱红霞出紫氛”则将诗的意境推向更高的层次,表达了对仙境的向往与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丰富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和美好理想的深刻理解,使人感受到一种超越时空的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楼压荒城见远村:高楼俯视下,看到荒凉的城镇和远处的村庄,体现了诗人对景的观察。
- 倚阑衣袂拂苔纹:诗人倚靠在栏杆上,轻轻拂动衣袖,感受到自然的亲切。
- 猿啼晓树枝枝雨:清晨,猿猴在树上叫,细雨飘落,营造出一种生动的自然氛围。
- 僧下秋山级级云:僧人从秋山下走,云雾层层叠叠,增添了神秘感。
- 招客酒旗临岸挂:酒旗招揽顾客,描绘了生动的市井生活景象。
- 灌田溪水凿渠分:溪水灌溉田地,展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 洞中应有神仙窟:预想洞中有神仙居住,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 缭乱红霞出紫氛:红霞缭绕,象征着美好与希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物与人文情感相结合,增强了诗的意境。
- 拟人:猿猴的啼叫赋予了自然以生命,使景物更为生动。
- 对仗:上下句之间的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人世繁华的思考,体现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楼:象征高度与远眺,代表诗人高远的情怀。
- 荒城:象征过去的繁华与现今的寂寥。
- 猿:代表野性与自然的声音。
- 僧:象征人文与静谧的生活。
- 酒旗:代表人间烟火气,繁华的生活。
- 溪水:象征生生不息的自然与生命。
- 神仙窟:象征理想与超脱的境界。
- 红霞:象征美好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描绘的“荒城”意味着什么? A. 繁华的城市
B. 荒凉的地方
C. 迷人的风景
D. 热闹的集市 -
诗中提到的“倚阑衣袂拂苔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悲伤
B. 轻松
C. 对自然的亲近
D. 对人世的厌倦 -
“洞中应有神仙窟”这句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向往?
A. 财富
B. 权力
C. 理想生活
D. 名声
答案:
- B
- C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登高》:同样表达了登高望远时的感慨。
- 王维的《山居秋暝》:描绘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美。
诗词对比:
- 《登高》:杜甫通过描述自然的壮丽与个人的忧愁,展现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 《山居秋暝》:王维则通过简洁的意象表现了山水的静谧与生活的悠然,风格更为清新自然。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入门》
- 《中国古代诗歌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