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也足轩》
时间: 2025-01-06 12:42:2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题也足轩
作者: 黄庭坚
道人手种两三竹,
使君忽来唾珠玉。
不须客赋千首诗,
若是赏音一夔足。
世人爱处但同流,
一丝不挂似太俗。
客来若问有何好,
道人优昙远山绿。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道人亲手种了两三根竹子,
你偶然来此,仿佛吐出珠玉一般。
不必为客人赋写千首诗,
只要在这里听一曲就足够了。
世人所爱之处,不过是随波逐流,
毫无保留,显得太过世俗。
客人若问这里有什么好,
道人只需指向那远山的绿意。
注释:
字词注释:
- 道人:指修道之人,通常指隐居的高人。
- 唾珠玉:比喻口中的言辞如同珍贵的珠玉,形容说话的优雅和珍贵。
- 夔:传说中的一种神兽,能发出美妙的音乐,这里指音乐的意境。
- 优昙:指优昙花,象征美好的事物,常用来形容出尘的境界。
- 丝不挂:形容毫无牵挂,心灵自由。
典故解析:
- 诗中提到的“优昙远山”代表一种幽静的自然景象,常在道教文化中被视为理想的隐居之地,体现了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江西人,北宋著名诗人、书法家,苏轼的好友,其诗风清新自然,常表现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题也足轩》创作于黄庭坚隐居时,反映了他对简朴生活和自然美的向往,同时也表达了对世俗社会的思考。诗中展现的是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与他个人的哲学思想相吻合。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道人的闲适生活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简约、自然生活的赞美。诗的开头两句描绘了道人的竹子和客人来的场景,竹子象征着坚韧与灵秀,而“唾珠玉”的比喻则突出了语言的艺术性和珍贵。接着,诗人表明,与其赋诗千首,不如在这里享受音乐的美妙,体现出对艺术本质的理解和追求。
中间的对比“世人爱处但同流,一丝不挂似太俗”,透露出诗人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不满,认为人们过于追求物质和名利,而失去了自我。这种对比使得后面的“优昙远山绿”更加引人注目,暗示了诗人理想的生活方式——与自然合一,心灵自由。
整首诗以清新自然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对世俗的反思,以及对真正艺术的追求,使人感受到一种超然的精神境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道人手种两三竹:描述道人亲手栽种竹子,竹子象征高洁、坚韧。
- 使君忽来唾珠玉:客人偶然到访,言辞优雅如珠玉般珍贵,表现出对交流的重视。
- 不须客赋千首诗:强调不需要为客人写千首诗,重在享受此刻。
- 若是赏音一夔足:只需欣赏音乐就足够,表达对美的追求。
- 世人爱处但同流:批评世人趋于俗流,缺乏独立思考。
- 一丝不挂似太俗:形容毫无牵挂,反而显得庸俗,暗含对世俗追求的批判。
- 客来若问有何好:若客人询问这里的好处,
- 道人优昙远山绿:道人只需指向远方的优美山景,自然之美是最好的答案。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唾珠玉”形容语言美。
- 对仗:整首诗的句式对称,具有音乐感。
- 象征:竹子和山景象征自然的纯净与宁静。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道人简朴而富有诗意的生活,表达了对自然与艺术的追求,批判了世俗社会的浮躁和盲从,反映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内心自由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竹:象征坚韧、高洁,表现了隐士的精神。
- 珠玉:象征珍贵的言辞,精神的高度。
- 山:自然的象征,代表宁静与和谐。
- 优昙:美好和出尘的象征,体现了诗人理想的境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夔”是指什么?
A. 一种动物
B. 一种乐器
C. 一种神兽
D. 一种植物 -
诗人对世俗生活的态度如何?
A. 崇尚
B. 批判
C. 无所谓
D. 否定 -
诗的主题主要围绕什么?
A. 自然与艺术
B. 爱情与离别
C. 友情与团聚
D. 伦理与道德
答案:
- C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月夜忆舍弟》杜甫
- 《山中问答》王维
诗词对比:
- 《静夜思》:描写孤独与思乡之情,强调内心的情感与自然的交融。
- 《山中问答》:同样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但更集中于交流与哲理。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宋代诗人研究》
- 《黄庭坚诗集》
- 《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