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馀便有秋意夜闻络纬声甚急》
时间: 2025-01-06 09:56:1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雨馀便有秋意夜闻络纬声甚急
作者:周紫芝
朝来三尺雨,一洒遍原隰。
秋风扫快霁,凉气便相袭。
幽人倚寒窗,睡眼已生涩。
淅沥闻井梧,风枝摆馀湿。
推枕夜未央,牵幌月还入。
凄然裘褐念,感此络纬泣。
嗟我岂不知,索衣寒无及。
家机卧空轴,麻缕无可缉。
殷勤语秋虫,相煎何太急。
谁能太早计,不死会当给。
吾言甚酸寒,不足劳掇拾。
书之示二豪,以当一笑集。
白话文翻译
今天早上下了三尺的雨,雨水洒遍了田野和沟壑。
秋风吹过,雨停之后,凉意便袭来。
我独自倚靠在寒窗旁,眼睛已经感到疲倦。
隐约听到井边的梧桐树,风吹动湿润的树枝。
我推开枕头,夜还未央,月光透过窗帘洒进来。
我凄然感到,穿着单薄的衣服,因这络纬的鸣叫而泪湿。
我叹息,我难道不知道,寒冷的衣服早已无处可得。
家中的纺车空着,麻线也没有办法纺织。
秋虫的鸣叫是如此急促,真让人心焦。
谁能算得太早,若不死就一定能够得到。
我说得很酸楚,实在不值得再去捡拾。
我将此诗写给二豪,以此取乐。
注释
- 三尺雨:形容雨势很大。
- 原隰:田野和沟壑。
- 幽人:指孤独的人,作者自己。
- 络纬:一种秋天鸣叫的昆虫,象征秋意。
- 裘褐:指厚重的衣服,表示寒冷的感受。
- 家机:家里的纺织机。
- 麻缕:麻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周紫芝(约1080年-约1150年),字子恭,号紫芝,宋代著名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精致的描写而闻名。他的诗风沉郁,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秋季,正值雨季,诗人在雨后感受到深秋的凉意,触发了对孤独和寒冷的感怀。诗中表达了对秋天到来的无奈与感伤,反映了诗人在生活中面临的困境。
诗歌鉴赏
《雨馀便有秋意夜闻络纬声甚急》是一首充满秋意的诗,开篇以“三尺雨”的浩荡描绘了秋雨后的自然景观。诗人在窗前凝视,感受到秋风的凉意,夜深时分,孤独的情感愈发明显。络纬的鸣叫,既是秋天的象征,也引起了诗人内心的惆怅与无奈。诗中的“凄然裘褐念”一语,表现了诗人对自身处境的深切感受,衣物的寒冷与生活的窘迫交织在一起,形成了深刻的情感冲突。
在描写技巧上,诗人采用了细腻而生动的意象,将自然景与内心情感紧密相连,表现了对秋天的感慨和对生活困境的思索。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清新,展现了诗人对秋天的复杂情感,既有对美好自然的欣赏,也有对孤独生活的无奈。通过对细节的刻画,诗人成功传达了秋意的深沉与人心的苦涩。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朝来三尺雨:早上起来,发现下了很大的雨。
- 一洒遍原隰:雨水洒遍了广阔的田野和沟壑。
- 秋风扫快霁:秋风吹过,雨后天色迅速放晴。
- 凉气便相袭:凉意随之而来,让人感到寒冷。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秋风的凉意比作一种袭来的气息,增强了感知。
- 拟人:秋虫被赋予了急切的情感,增强了诗的生命力。
- 对仗:如“推枕夜未央”与“牵幌月还入”,增强了音韵和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雨后的环境与个人情感,展现了对秋天的感慨与孤独的生活体验,反映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困境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风:象征着季节的变换与生命的流逝。
- 络纬声:代表秋天的声音,带来思念与感伤。
- 寒窗:象征孤独与内心的沉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络纬”指的是哪种生物?
A. 蝉
B. 昆虫
C. 鸟类 -
诗人通过哪个意象表达了孤独的感受?
A. 秋风
B. 寒窗
C. 井梧 -
诗中“殷勤语秋虫”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怨恨
B. 无奈
C. 喜悦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秋夕》 朱熹
- 《秋词》 刘禹锡
诗词对比
- 《雨馀便有秋意夜闻络纬声甚急》与《秋夕》的对比,两者均描绘了秋天的景象,但《秋夕》更侧重于对秋天的静谧与思考,情感较为平和,而周紫芝的诗则更加抒发了孤独与无奈的情感。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周紫芝的生平与作品分析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