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陵夜别王八员外 / 三湘有怀》

时间: 2025-01-01 13:48:41

柳絮飞时别洛阳,梅花发后到三湘。

世情已逐浮云散,离恨空随江水长。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巴陵夜别王八员外 / 三湘有怀
作者: 贾至 〔唐代〕

柳絮飞时别洛阳,
梅花发后到三湘。
世情已逐浮云散,
离恨空随江水长。

白话文翻译:

在柳絮飘飞的季节,我告别了洛阳;
梅花绽放之后,我才抵达三湘。
世间的情感已像浮云一样消散,
离愁别恨只能随江水不断流长。

注释:

  • 柳絮:指柳树的絮状花朵,象征春天和离别。
  • 洛阳:古都,诗人因离开而感到惆怅。
  • 三湘:指湘江流域,代表诗人所到之地。
  • 世情:世间的情感。
  • 浮云散:比喻世间情感如同浮云一般,难以捉摸。
  • 江水长:象征离愁的绵长与无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贾至,唐代诗人,以五言绝句著称,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观及人情世态,风格婉约而富有情感。

创作背景:诗作成于唐代,诗人因离别友人而作,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巴陵夜别王八员外》是贾至的一首五言绝句,表达了离别时的惆怅与对友人的思念。诗的开头以“柳絮飞时别洛阳”引入,柳絮代表春天的到来,也象征着离别的情绪。诗人通过描写柳絮的飘飞,营造出一种轻盈却又淡淡哀愁的气氛。接着提到“梅花发后到三湘”,则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离开的无奈,梅花在春天绽放,象征着希望与美好,但在此时却成为了离别的背景,进一步增强了情感的深度。

“世情已逐浮云散”一句,则是对人生无常的哲思,世间的情感如浮云般易散,诗人对此感到无奈与惆怅。最后一句“离恨空随江水长”更是将离愁化为无尽的江水,流淌不息,表达了对友人深切的思念与无尽的惆怅。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鲜明,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出深刻的人生哲理与感伤,体现了唐诗的婉约之美。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柳絮飞时别洛阳”:柳絮飞舞的时节,正是我告别洛阳的时刻,表现出离别的时机与自然景象的相结合。
    2. “梅花发后到三湘”:梅花开放之后,我才抵达三湘,暗示着时间的推移与内心的期待。
    3. “世情已逐浮云散”:世间的情感已经如浮云般消散,体现出对世事无常的感慨。
    4. “离恨空随江水长”:离愁与恨意只能随江水绵延流长,表达了深厚的思念与无尽的离愁。
  • 修辞手法

    • 比喻:“世情已逐浮云散”将世间情感比作浮云,形象生动。
    • 对仗:整首诗句式工整,形成一种和谐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描写自然景象和离别的情感,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对人生无常的思考,体现了唐诗的深刻哲理与情感深度。

意象分析:

  • 柳絮:象征离别与春天,体现轻柔与无奈的情感。
  • 梅花:代表希望与美好,但在离别中显得苍凉。
  • 浮云:比喻世事的无常与难以捉摸,表达对人生的感悟。
  • 江水:象征离愁的绵长与无尽,寄托对友人的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洛阳”代表什么地方? A. 古都
    B. 山川
    C. 江河

  2. 诗中“世情已逐浮云散”的意思是? A. 离别的情感如浮云般消散
    B. 友谊长存
    C. 自然景物常在

  3. 诗歌表达的主要情感是什么? A. 喜悦
    B. 忧伤与思念
    C. 激愤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比较贾至《巴陵夜别王八员外》和王之涣《登鹳雀楼》,两首诗均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与情感的抒发,但贾至更侧重于离别的愁绪,而王之涣则展现出一种豪情与壮志,两者在风格与主题上有所不同,均体现了唐诗的多样性。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