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三首》

时间: 2025-01-19 19:54:48

江上相逢皆旧游,湘山永望不堪愁。

明月秋风洞庭水,孤鸿落叶一扁舟。

枫岸纷纷落叶多,洞庭秋水晚来波。

乘兴轻舟无近远,白云明月吊湘娥。

江畔枫叶初带霜,渚边菊花亦已黄。

轻舟落日兴不尽,三湘五湖意何长。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三首
贾至

江上相逢皆旧游,
湘山永望不堪愁。
明月秋风洞庭水,
孤鸿落叶一扁舟。

枫岸纷纷落叶多,
洞庭秋水晚来波。
乘兴轻舟无近远,
白云明月吊湘娥。

江畔枫叶初带霜,
渚边菊花亦已黄。
轻舟落日兴不尽,
三湘五湖意何长。

白话文翻译:

初到巴陵,与李十二白和裴九一起在洞庭湖泛舟。
在江边相遇的都是旧日的朋友,
遥望湘山,不禁感到忧愁。
明亮的月光和秋风在洞庭湖面上,
孤独的大雁和落叶在一只小舟上飘荡。

枫树的岸边,纷纷落下的叶子很多,
洞庭湖的秋水在傍晚时分泛起波纹。
乘兴而来,轻舟在水上游荡,
白云和明月共同悼念湘娥的遗憾。

江边的枫叶初带霜,
沙洲边的菊花也已凋零。
小舟在落日的映照下,兴致依旧不减,
三湘五湖的情思又怎能尽长?

注释:

  • 巴陵:地名,指今湖南岳阳。
  • 湘山:指湘江两岸的山,常与湘水相连。
  • 明月秋风:描绘了清明的月光与秋天的凉风。
  • 孤鸿:孤独的大雁,象征着离别与孤独。
  • 湘娥:古代传说中的女子,常用来寄托对美好事物的追忆与哀伤。
  • 三湘五湖:指湖南的三条湘江和五大湖泊,象征着广袤的水域与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贾至(约700-760年),字允甫,唐代诗人,曾任职于朝廷。与李白、杜甫等人齐名,以乐府诗和五言律诗见长,作品多以自然景物和人情世态为题材。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贾至初至巴陵之际,正值秋季,湖光山色间流露出诗人对故友的思念与对自然的感慨。诗人借助与友人泛舟的场景,表达内心的愁苦与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诗歌鉴赏:

贾至的《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三首》是一首典型的唐代山水诗,诗人在描写自然风光的同时,融入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人生短暂的感慨。全诗以江、湖、山为背景,展现了洞庭湖的壮丽景色以及深邃的情感。

开篇的“江上相逢皆旧游”点出诗人与友人的重聚,带有一丝温馨与怀旧,但随之而来的“湘山永望不堪愁”则转为忧伤,体现了对逝去时光的感慨。明月与秋风的描写,则烘托出秋日的清冷与孤寂,尤其是“孤鸿落叶一扁舟”的意象,直击内心的孤独感。

后两段诗句继续深化情感,描绘了秋日枫叶与菊花的景象,展现出自然的凋零与生命的无常。“乘兴轻舟无近远”,让人联想到了诗人对人生旅途的思考,尽管舟行水面,心中却难免涌现出对故人的思念与对过往的追忆。结尾的“意何长”更是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虽兴致未减,但情感却无从消散,令人心生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江上相逢皆旧游:在江边相遇的人都是旧友,强调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
  2. 湘山永望不堪愁:遥望湘山,心中不免生愁,表露出对故土的思念与忧虑。
  3. 明月秋风洞庭水:描绘了明亮的月光和秋风中静谧的湖水,营造出清冷的氛围。
  4. 孤鸿落叶一扁舟:孤独的大雁与落叶象征着孤独与离别,映衬诗人的心境。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孤鸿”与“落叶”,通过物象传达情感。
  • 对仗:上下句的对称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赋予自然景物以情感,使其更加生动。

主题思想: 全诗围绕对友人、故土的思念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展开,表现了诗人的孤独与惆怅,同时也反映了人与自然的深厚联系。

意象分析:

  • :象征流逝的时光与情感的连绵。
  • 湘山:代表故乡与思念。
  • 明月:象征思念与孤独。
  • 秋风:传递出季节的变迁与生命的无常。
  • 孤鸿:象征离别与孤独,增强情感的深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江上相逢皆旧游”意指什么?
    A. 朋友重聚
    B. 朋友离别
    C. 旅行的乐趣

  2. “孤鸿落叶一扁舟”描绘了什么样的意境?
    A. 热闹的场景
    B. 孤独与凋零
    C. 美好的回忆

答案

  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同样表达了对亲友的思念。
  • 李白《夜泊牛津》:描绘了孤舟夜泊的情景与思乡之情。

诗词对比

  •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比较,均表达了自然与情感的结合,但贾至更侧重于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结,而王维则更突出内心的宁静与沉思。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