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
时间: 2024-12-29 18:22:0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首夏气恢台,览书竟每昼。
书中多其词,检括理必覆。
彼俱陈死人,潜魂听鞫究。
贤愚止两门,蹈蹠有万构。
肘足韩魏接,肝胆楚越斗。
少忍俟其定,钟鸣彻尽漏。
吾观古今来,亟亟总为救。
烈火烧坤原,昏波泛天霤。
救者苟未止,天地乃考寿。
白话文翻译:
初夏的气候渐渐变得宽阔,我每天都沉浸在书籍中。书中包含了许多的道理,纵然再怎么归纳总结,也难以完全覆盖。书中描述了许多已故之人,潜在的灵魂仿佛在听着审问。聪慧与愚蠢不过是两扇门,纵横捭阖之间有无数的构思。肘与足的关系如同韩魏相接,肝与胆的对立如同楚越之间的争斗。稍加忍耐,等待时局的稳定,钟声敲响,时间的漏斗已尽。回望古今,急切的都是为了拯救。烈火焚烧着广袤的土地,昏暗的波浪在天空中涌动。拯救者如果没有停止,天地的考验才会显现其长久的寿命。
注释:
- 恢台:宽广的台地,这里比喻初夏的气候。
- 检括:检索、归纳。
- 潜魂:指已故之人的灵魂。
- 贤愚:指聪明人和愚蠢人。
- 肘足:比喻关系密切的人。
- 钟鸣:指时间的流逝。
- 坤原:广阔的土地。
- 昏波:昏暗的波浪。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魏周琬,清代诗人,以其深刻的历史观和哲学思考闻名。他的诗歌往往融入对历史的反思,风格清新而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读史》创作于清朝时期,正值社会动荡与历史变迁之时。诗人通过阅读历史书籍,感受到历史的沉重与教训,试图从中寻求对当下的启示。
诗歌鉴赏:
《读史》是一首反映历史观与哲学思考的诗作。诗中通过对历史的观察,表达了对人类命运的思考和对历史教训的警惕。诗人以初夏的气候引入,象征着新的开始,却又暗含对过去的追溯。他在书中寻找智慧与真理,但同时意识到历史的复杂性和多面性。通过“贤愚止两门”的比喻,诗人指出人生的选择与思考,揭示出聪明与愚蠢之间的微妙关系。
整首诗在结构上严谨,意象丰富,既有对历史人物的回顾,也有对未来的思考。最后两句提到的“烈火烧坤原,昏波泛天霤”,则深刻地反映出社会动荡与自然灾害的交织,表达了对未来的忧虑。诗人希望通过对历史的反思,促使人们采取行动,避免历史悲剧的重演。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夏气恢台,览书竟每昼。”
表达初夏的气候宽广,诗人沉醉于书籍之中,日夜不辍。 -
“书中多其词,检括理必覆。”
书中蕴含丰富的道理,尽管努力总结,也难以穷尽。 -
“彼俱陈死人,潜魂听鞫究。”
历史人物已成往事,灵魂似乎在静静倾听审问。 -
“贤愚止两门,蹈蹠有万构。”
聪明与愚蠢只是两种选择,思维的构建无穷无尽。 -
“肘足韩魏接,肝胆楚越斗。”
比喻亲密关系的人如同韩魏,敌对关系如同楚越。 -
“少忍俟其定,钟鸣彻尽漏。”
稍加忍耐,等待日后的明朗,钟声响起,时间已然过去。 -
“吾观古今来,亟亟总为救。”
纵观古今,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拯救。 -
“烈火烧坤原,昏波泛天霤。”
自然灾害与社会动荡交织,令人担忧。 -
“救者苟未止,天地乃考寿。”
只有不断的拯救,才能使天地长存。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肘足韩魏接”,用以表达亲密的关系。
- 对仗:如“贤愚止两门,蹈蹠有万构”,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象征:如“烈火”和“昏波”,象征着灾难与动荡。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通过对历史的反思,唤醒人们对未来的警惕与关注,强调历史的教训与救赎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初夏:象征新的开始。
- 书籍:知识与历史的载体。
- 烈火:动荡与灾难。
- 钟声: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通过阅读书籍感受到的是什么? A. 轻松愉快
B. 历史的沉重与教训
C. 未来的希望
D. 自然的美丽 -
“贤愚止两门”中“贤愚”指的是? A. 聪明与愚蠢的人
B. 朋友与敌人
C. 成功与失败
D. 生活与死亡 -
诗中提到的“烈火”象征什么? A. 繁荣
B. 灾难与动荡
C. 温暖
D. 光明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诗词对比:
- 《登高》 杜甫 与《读史》在反映历史与人生哲理方面的相似之处。
- 杜甫的《登高》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而《读史》则通过历史的镜子反思当下。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人魏周琬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历史与诗歌:魏周琬的作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