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出山不得意,谒帝值戈鋋岂料为文日,翻成用武年。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出山后并未获得成功,去见帝王时正值戈戟交锋的年代,没想到自己这一生竟然是在用武器的年代度过,而非以文才立身。
注释
- 出山:指离开山林,隐居者走入仕途。
- 不得意:未能如愿,未能实现自己的抱负。
- 谒帝:拜见皇帝。
- 戈鋋:古代武器,指戈和刀剑,这里象征战争和动荡。
- 岂料:哪里料想得到。
- 文日:指以文才为主的时代。
- 翻成:反而变成。
典故解析
“出山”常用来形容隐士走入仕途的情景,而“谒帝”则是古代文人向皇帝请教或表达忠诚的方式。诗中提到的“戈鋋”则反映了当时动荡的社会背景,诗人对这种现状的无奈和失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曹松,唐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主要以其作品流传于世。曹松的诗风多关注社会动荡和个人遭遇,情感真挚,常流露出对政治局势的关切。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不安之际,诗人怀才不遇,面临现实与理想的巨大落差。诗中情感的流露,体现了对当时政治局势的关注和对个人命运的思考。
诗歌鉴赏
《言怀》是一首表达个人失意与时代背景的诗作。诗人通过出山和谒帝的描写,展现了他对仕途的渴望与失落。开篇“出山不得意”直接揭示了诗人的心境,出山后却未能如愿以偿,带着对理想的追求,却遭遇了现实的挫折。接下来的“谒帝值戈鋋”,则把诗人置于一个动荡的时代背景中,戈戟交锋的景象不仅是对历史的描绘,更是对当下局势的无奈与迷茫。最后一句的“翻成用武年”更是道出了诗人对命运的无奈与自嘲,原本希望凭借文才立身,结果却不得不在战乱中生存,显示出深切的悲哀与无奈。
整首诗情感真挚,字句简练,却蕴含着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思考,使人深感时代的悲剧与个人命运的无常。诗人在对社会现状的反思中,表现出一种对理想的坚持与绝望,深刻揭示了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出山不得意:表明诗人出山后并未实现自己的理想,心中失落。
- 谒帝值戈鋋:描绘诗人拜见皇帝时所处的战乱时代,暗示政治动荡。
- 岂料为文日:诗人未料到自己所处的时代竟是一个需要用武力来解决问题的年代。
- 翻成用武年:最终感慨自己的一生竟在武力的年代中度过,表明对文人理想的失落。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中用“文日”与“用武年”的对比,突显了诗人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反差。
- 象征:戈鋋象征着战争与动荡,反映出诗人所处的历史背景。
- 反问:通过“岂料”表现了诗人的无奈和意外,增强了情感的厚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集中表现了诗人对仕途的渴望与失落,对时代动荡的无奈。通过对生活境遇的深刻反思,表达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落差,以及对文人理想的坚持与失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象征隐逸与理想的空间。
- 戈鋋:象征战争与动荡,突出时代的悲剧。
- 文:象征理想与追求,表现出诗人对文人身份的认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出山后是否如愿以偿?
- A. 是
- B. 否
-
诗中提到的“戈鋋”象征什么?
- A. 和平
- B. 战争
-
“岂料为文日”中的“岂料”表示什么?
- A. 期待
- B. 意外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杜甫《春望》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在同样描绘个人遭遇与历史背景的诗中,杜甫的《春望》同样表达了对国家动荡的忧虑与个人命运的感慨。两者皆通过时代背景映射出个人的失落与无奈,但杜甫更多地展现了对国家的关怀,而曹松则更聚焦于个人的命运。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代诗人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