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夏日东斋
作者: 曹松 〔唐代〕
三庚到秋伏,偶来松槛立。
热少清风多,开门放山入。
白话文翻译:
在三伏天的酷暑中,我偶尔来到东斋的松树旁静立。此时炎热虽少,却有许多清风吹拂,我开门让山的景色涌入眼帘。
注释:
- 三庚:指的是夏季的三伏天,特别是最热的一段时间。
- 松槛:松树旁的凉亭,槛指的是栏杆或围栏,这里形容一种清幽的环境。
- 热少清风多:虽然天气炎热,但清风却常常吹来,给人一种舒适的感觉。
- 开门放山入:开门让山的景色进入视野,表示一种与自然亲密接触的状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曹松,唐代诗人,生活在盛唐时期,因其诗风清新隽永而受到后人的赞誉。曹松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观,表达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
创作背景:
《夏日东斋》创作于盛夏时节,诗人可能在东斋的生活中感受到酷暑的压迫,但又通过松树的荫凉与山景的开阔,体会到一种宁静与舒适。
诗歌鉴赏:
《夏日东斋》以简洁的语言和清新的意象描绘了盛夏时节的自然景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全诗四句,言简意赅,却意蕴深远。第一句“三庚到秋伏”,以时间引入,既设定了季节的背景,也为之后的描写奠定了基调。第二句“偶来松槛立”,则表现了诗人在自然中寻求一处清凉之地,展现出一种悠闲的生活态度。
诗中“热少清风多”一句,细腻地刻画了暑夏中难得的清风,暗含了人对自然清凉和舒适的渴望。最后一句“开门放山入”,不仅是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更是心灵的一种开放,与自然的亲密接触,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向往。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自然为背景,通过简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于盛夏酷暑的独特感受,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的美好境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三庚到秋伏:指夏季最热的时节,时间的设定让人感受到夏日的炎热。
- 偶来松槛立:偶然来到松树旁,营造出一种轻松自在的场景。
- 热少清风多:虽然天气依旧炎热,但清风却常常拂面,给人带来一丝凉意。
- 开门放山入:开门让山的景色进入视野,象征着对自然的接纳与享受。
修辞手法:
- 比喻:无明显的比喻,但通过对比“热少”和“清风多”,增强了诗的意境。
- 对仗:全诗结构对称,尤其是第二、四句,形成一种和谐的音韵美。
- 意象:松槛、清风、山景,构成了一幅优美的夏日图景。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夏日的感受,虽有酷暑,但在自然的怀抱中仍能找到宁静与舒适,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及诗人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 松槛:象征着清凉与宁静,代表了诗人对夏日中一处避暑之地的向往。
- 清风:象征着自然的恩赐,带来舒适与惬意。
- 山:象征着自然的伟大与宁静,提供了诗人心灵的寄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夏日东斋》的作者是: A. 白居易
B. 曹松
C. 杜甫 -
“三庚到秋伏”中的“三庚”指的是: A. 秋天
B. 夏季
C. 冬天 -
诗中提到的“松槛”是指: A. 一个凉亭
B. 一棵松树
C. 一条小溪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李白的《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色,展现了诗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表达了对悠闲生活的向往。王维更侧重于秋天的宁静,而曹松则突出夏日的清凉与舒适。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这个结构可以为用户提供全面的诗词理解与学习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