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山寺引泉
作者: 曹松 〔唐代〕
劈碎琅玕意有馀,
细泉高引入香厨。
山僧未肯言根本,
莫是银河漏泄无。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山中僧人对泉水的感慨。泉水如同琅玕般清澈透明,涓涓流入香厨;而山僧却不想谈论泉水的来历,似乎是因为这里的泉水如同银河一般,从天上洒落而下。
注释
字词注释:
- 琅玕:指美玉,形容泉水晶莹剔透。
- 细泉:细小而清澈的泉水。
- 香厨:指寺庙中的香炉或供奉的地方。
- 根本:指泉水的来源或本质。
- 银河:指天上的河流,象征水源的神秘与悠远。
典故解析:
“银河”在古代诗词中常用以形容神秘而美丽的事物,表示天上的河流,常常与水、梦幻等意象结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曹松,唐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作品多以山水、幽静为题材,擅长描绘自然景观及其对人心的影响。
创作背景:
本诗可能是在诗人游历山寺时所作,反映了他对自然美的感悟和对生活本质的思考。唐代是诗歌发展的高峰期,诗人们常常通过自然景观表达内心的情感和哲理。
诗歌鉴赏
《山寺引泉》是一首通过自然景观表达内心情感的诗。诗中描绘的泉水清澈如琅玕,流入香厨,给人一种清新、宁静的感觉。诗的前两句通过细致的描写,展现了山中泉水的美丽,仿佛在渲染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
到了后两句,诗人转而思考泉水的来源,表达了对生命本质的探讨。山僧不愿意谈论泉水的根本,反映了他对世事的淡然态度,似乎在表达一种对世俗繁华的拒绝。最后一句“莫是银河漏泄无”,则是以银河的壮丽来比喻泉水的来历,增强了诗的神秘感。
整首诗结构紧凑,意象清晰,读来让人感受到一股清流,心灵也随之得到了净化。诗人通过山水的描绘,不仅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也传达了他对生活的哲学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深刻的思想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劈碎琅玕意有馀:泉水清澈如琅玕,形容其美丽与透明。
- 细泉高引入香厨:细小的泉水流向香炉,象征着灵性的升华。
- 山僧未肯言根本:山中的僧人不愿意谈论泉水的来源,表达了对世事的超然态度。
- 莫是银河漏泄无:泉水如同银河洒落,给人以神秘感,暗示生命的源头也许是不可言说的。
修辞手法:
- 比喻:“琅玕”比喻泉水的清澈,增强了视觉感受。
- 拟人:山僧的沉默赋予了泉水一种神秘的生命。
- 对仗:前后两句形成对比,加深了主题的深邃。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自然的美与生命的本质,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敬畏和对世俗生活的淡泊,展现了唐代诗人对山水诗的独特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琅玕:象征着纯净与美好。
- 细泉:代表生命的流动与灵性。
- 香厨:象征宗教的神圣与宁静。
- 银河:象征生命的源头与神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琅玕”指的是什么?
A. 美玉
B. 河流
C. 山石
D. 香料 -
诗人为什么不愿意谈论泉水的根本?
A. 他不知道
B. 他想保持神秘
C. 他对世事淡然
D. 他认为不重要 -
“莫是银河漏泄无”中的“银河”用来比喻什么?
A. 天上的河流
B. 泉水的来源
C. 自然的神秘
D. 生命的渊源
答案:
- A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赠汪伦》李白
- 《山中杂诗》王维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鹿柴》相比,两者都描绘了山水的美,但曹松更关注泉水的灵性与哲思,而王维则更侧重于自然景观的宁静与人心的和谐。两者都展现了唐代诗人对自然的深刻理解,但侧重点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 《山水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