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秋色不胜悲,浓霜寒入衣。
蔬畦倦小摘,茅檐曝晴晖。
人去歌酒歇,雁来音信稀。
好客招不来,枫叶伴愁飞。
白话文翻译:
秋天的景色让人感到无比悲伤,浓重的霜寒侵入了衣服。田边的蔬菜已经采摘得疲倦,茅草屋檐下晒着温暖的阳光。人们都已离去,歌声和酒宴也因此停歇,只有大雁飞来,音信却稀少。极力招待客人也无法实现,枫叶随风飘落,伴随着我的愁思。
注释:
- 不胜:承受不了,抵挡不住。
- 浓霜:指厚重的霜冻。
- 倦小摘:指采摘蔬菜的劳累,形容疲惫。
- 曝晴晖:意为晒在阳光下。
- 歌酒歇:形容欢宴结束,歌声停止。
- 音信稀:音信稀少,表示与人联系的机会减少。
- 好客:热情招待客人。
- 枫叶伴愁飞:枫叶随风飘落,象征着愁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曹勋,字景深,号云溪,宋代诗人,以山水田园诗见称,作品多描绘自然景物,表现隐居生活的闲适与孤独。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秋季,诗人身处山居,感受到秋天的萧瑟和孤寂,反映了他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人情冷暖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山居杂诗九十首》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愁苦。开头两句以“秋色”和“浓霜”描绘出秋季的寒冷和悲凉,正是这种季节的特征,带来了诗人对自然变化的敏感。紧接着的“蔬畦倦小摘”和“茅檐曝晴晖”,则展现了农事的疲惫与生活的安静,似乎在提醒读者,尽管有阳光的照耀,但内心的愁绪依然无法驱散。
“人去歌酒歇”,描摹了人际交往的稀少,似乎在反映出诗人对友情的渴望与失落。而最后两句“好客招不来,枫叶伴愁飞”则是对秋天的深刻感慨,枫叶的飘落与诗人的愁绪相伴,展现了他对人生无常的思考。整首诗在意境上营造了一个宁静却又凄凉的画面,充分表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情的思索与感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秋色不胜悲:秋天的颜色让人感到悲伤,传达了季节的情感特征。
- 浓霜寒入衣:霜冻的寒冷渗入衣服,体现了寒冷的具体感受。
- 蔬畦倦小摘:疲惫地采摘蔬菜,形象地描绘了农事的繁重。
- 茅檐曝晴晖:在茅草屋檐下享受阳光,展现了一种静谧的生活状态。
- 人去歌酒歇:人们离去,欢宴结束,表现出孤独感。
- 雁来音信稀:大雁飞来,但与人的联系却很少,象征孤立。
- 好客招不来:尽管热情好客,仍然无法招来客人,反映出社会关系的冷淡。
- 枫叶伴愁飞:枫叶随风飘落,愁苦伴随其间,寓意深刻。
-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如“秋色不胜悲”通过拟人化的手法,将自然与情感结合,增强了情感的表现力。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秋天的感慨,揭示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孤独与疏离,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秋色:象征着凋零与悲伤。
- 浓霜:代表寒冷,暗示生命的无常。
- 蔬畦:体现了农田的辛劳与生活的琐碎。
- 茅檐:象征简单的生活方式与宁静。
- 枫叶:象征着秋天的美丽与凋零,伴随愁绪。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本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孤独与愁苦
- B. 友情与欢乐
- C. 自然与美丽
-
“秋色不胜悲”中的“胜”字意为:
- A. 胜利
- B. 承受
- C. 胜过
-
诗中提到的“浓霜”主要表现什么?
- A. 温暖
- B. 寒冷
- C. 明亮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饮酒》:同样表现隐居生活与自然的诗作。
- 王维《山居秋暝》:描绘山水秋色,表达隐居之乐。
诗词对比:
- 比较曹勋的作品与李白的《月下独酌》,前者着重表现孤独与冷清,后者则强调酒中之乐,反映两位诗人在情感与主题上的差异。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 《古典诗词入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