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戏拨虎须求不啮,何如缩手神中归。虚云坐上客常满,许下惟闻哭习脂。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戏弄虎须却希望不被咬,不如缩手回到神的安全之中。虚幻的云彩下,座上客人总是满座,但在许下之地,只听到习脂的哭泣声。
注释:
字词注释:
- 戏拨虎须:比喻冒险挑衅。
- 啮:咬。
- 缩手:停止冒险,回归安全。
- 神中归:回到神的安全保护中。
- 虚云:虚幻的云彩,比喻不切实际的幻想。
- 坐上客常满:座上客人总是满座,形容热闹非凡。
- 许下:地名,指许昌。
- 习脂:人名,具体身份不详,可能是指某位在许昌哭泣的人物。
典故解析:
- 诗中未明确提及典故,但“戏拨虎须”可能暗指历史上某些冒险行为,而“缩手神中归”则表达了避免危险、寻求安全保护的智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令,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作品中可以看出其对社会现象的深刻观察和批判。这首诗可能是在特定社会背景下,对人们冒险行为和追求虚幻热闹的讽刺。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观察到社会上某些人冒险挑衅却希望不受惩罚,以及追求虚幻热闹而忽视真实痛苦的现象后,诗人有感而发,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批判。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鲜明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首句“戏拨虎须求不啮”用冒险挑衅却希望不受惩罚的比喻,揭示了人们的不理智和侥幸心理。而“何如缩手神中归”则提出了明智的选择,即避免危险,寻求安全。后两句“虚云坐上客常满,许下惟闻哭习脂”则通过虚幻热闹与真实痛苦的对比,进一步批判了人们追求虚幻而忽视真实痛苦的现象。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鲜明,情感深刻,是一首具有深刻社会意义和批判精神的佳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通过“戏拨虎须”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人们的冒险行为,而“求不啮”则揭示了人们的侥幸心理。
- 次句“何如缩手神中归”提出了明智的选择,即避免危险,寻求安全。
- 第三句“虚云坐上客常满”通过虚幻的意象,描绘了人们追求的热闹场面。
- 末句“许下惟闻哭习脂”则通过真实的痛苦声音,揭示了人们忽视的现实。
修辞手法:
- 比喻:“戏拨虎须”和“虚云”都是比喻,分别用来形容冒险行为和虚幻的幻想。
- 对比:通过虚幻热闹与真实痛苦的对比,增强了诗歌的批判力度。
主题思想:
- 诗歌通过冒险与安全的对比,以及虚幻与真实的对比,批判了人们的不理智行为和追求虚幻而忽视真实痛苦的现象,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和批判。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虎须:比喻冒险挑衅。
- 虚云:比喻虚幻的幻想。
- 坐上客常满:比喻热闹的场面。
- 哭习脂:比喻真实的痛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戏拨虎须”比喻什么? A. 冒险挑衅 B. 安全保护 C. 虚幻幻想 D. 真实痛苦
-
诗中“缩手神中归”表达了什么意思? A. 冒险挑衅 B. 安全保护 C. 虚幻幻想 D. 真实痛苦
-
诗中“虚云坐上客常满”描绘了什么场景? A. 冒险挑衅 B. 安全保护 C. 虚幻幻想 D. 真实痛苦
-
诗中“许下惟闻哭习脂”揭示了什么? A. 冒险挑衅 B. 安全保护 C. 虚幻幻想 D. 真实痛苦
答案:1. A 2. B 3. C 4.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令的其他作品,如《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等,可以进一步了解其诗歌风格和主题。
诗词对比:
- 可以与杜甫的《春望》对比,两者都通过鲜明的意象和对比手法,表达了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和批判。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王令的诗歌,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作品。
- 《宋代文学史》:提供了宋代文学的背景信息,有助于理解王令诗歌的创作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