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春晚访镜湖方干
幽居湖北滨,相访值残春。
路远诸峰雨,时多擉鳖人。
蒸花初酿酒,渔艇劣容身。
莫讶频来此,伊余亦隐沦。
白话文翻译:
在幽静的湖边居住,正好在这个春末时节相聚。
虽然路途遥远,山峰间常常下着雨,偶尔会见到捉鳖的人。
春花刚刚酿成美酒,渔船的形态也显得有些拙劣。
不要惊讶我频繁来到这里,我也是想要隐居在此的。
注释:
字词注释:
- 幽居:隐居,指隐秘而清幽的居住环境。
- 湖北滨:指在湖北省的湖边。
- 残春:指春季将要结束的时节。
- 路远:指路途遥远。
- 诸峰雨:众多山峰在下雨。
- 擉鳖人:捉鳖的人。
- 蒸花:指用花酿酒。
- 劣容身:指渔船的样子显得不怎么样。
- 隐沦:指隐居生活,隐退于世。
典故解析:
- 隐居:在古代,隐士常常选择远离尘嚣的地方生活,以求清净自在。
- 捉鳖:暗示一种生活的艰辛,体现出隐者的自给自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贯休,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0年,逝于883年,以隐逸和禅宗思想闻名。他的诗歌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春末的时节,诗人可能是在与友人相聚之际,感受到春天的残留与山间的雨景,表达出对隐居生活的珍视与向往。
诗歌鉴赏:
《春晚访镜湖方干》是一首描绘春末时节自然景色与隐逸生活的诗作。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春天的余韵和隐者的生活状态。从“幽居湖北滨”开始,诗人就设定了一个清幽的空间,表明他所追求的宁静与远离尘嚣的生活。接着描绘了“路远诸峰雨”,展现出山间常有雨雾缭绕的情景,给人以朦胧和神秘的感受。
诗中提及“蒸花初酿酒”,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希望,同时也暗示了隐居者对生活的自给自足。虽然渔船“劣容身”,却是隐士生活的真实写照,体现了诗人对生活品质的淡泊与洒脱。
最后,诗人以“莫讶频来此,伊余亦隐沦”结束,表达了他对隐居生活的坚持和对友人来访的坦然,反映出一种与世无争的态度。整首诗不仅展现了自然美,也传达了隐士的哲思与情感,体现了贯休诗作的独特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幽居湖北滨:诗人选择在湖北的湖边隐居,环境幽静。
- 相访值残春:与友人在春末时节相聚,时间的选择暗含对春天的珍惜。
- 路远诸峰雨:形容路途遥远,山峰间常常下雨,增加了自然的氛围。
- 时多擉鳖人:偶尔会见捉鳖的人,暗示隐者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
- 蒸花初酿酒:春花刚酿成酒,象征着新生与希望。
- 渔艇劣容身:渔船看起来不太好,但这就是隐居生活的真实写照。
- 莫讶频来此:劝告朋友不要惊讶自己频繁来访。
- 伊余亦隐沦:诗人强调自己同样向往隐居生活。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幽居湖北滨”与“相访值残春”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通过自然景象比喻隐士的心境,生动形象。
- 意象:如“蒸花”、“渔艇”等意象,丰富了诗的内涵。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渴望和对自然美的欣赏,同时也反映了对人世纷扰的逃避与淡泊的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幽居:象征宁静的生活。
- 湖北滨:代表自然的美丽与纯净。
- 残春:暗示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蒸花:象征希望与生机。
- 渔艇:代表隐士的生活状态与自给自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湖北滨”指的是哪个地区?
- A. 湖南
- B. 湖北
- C. 浙江
-
“蒸花初酿酒”中的“蒸花”是指什么?
- A. 烧水
- B. 酿酒
- C. 种花
-
诗人为何常来此地?
- A. 喜欢热闹
- B. 向往隐居生活
- C. 追寻名利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孟浩然《春晓》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隐居生活的宁静与自然之美,体现了诗人对环境的敏感与对自然的热爱。
- 孟浩然的《春晓》则表现了春天的生机与美好,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 《贯休诗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