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常引 乐府小云》
时间: 2025-01-06 04:28:5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溶溶一叶不成衣。
恰待弄春晖。
幽懒意迟迟。
只可向山中自怡。
清歌遏玉,娇鬟翠,
纤月映蛾眉。
来往且孤飞。
问行雨巫咸未知。
白话文翻译:
一片轻柔的叶子,似乎还没有穿上衣服。
正好在春光中玩耍。
悠闲懒散的心情拖拖拉拉。
只愿独自向山中享受自乐。
清脆的歌声阻止了玉音,妩媚的发髻,
纤细的月光映照着她的眉眼。
来去之间,孤独地飞翔。
问那行走的雨巫,何时会有消息。
注释:
- 溶溶:形容轻柔、柔和的样子。
- 一叶不成衣:表面上看似一片叶子,暗指轻薄,未成衣服的状态。
- 弄春晖:指在春光中玩耍、享受阳光。
- 幽懒:形容内心安静而懒散的情绪。
- 自怡:自我陶醉、自我享受。
- 遏玉:指清脆的歌声像玉一样悦耳,阻止了美好的音调。
- 娇鬟翠:形容女子的妆容和发饰美丽动人。
- 纤月:细腻的月光。
- 蛾眉:形容女子的眉毛如蛾翅般细长。
- 雨巫:指掌管雨水的神灵或巫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可久,元代杂剧作家,字仲明,号云溪,晚号拙叟。张可久以其精湛的杂剧和曲词见长,是元代著名的曲作家之一。他的作品往往以情感细腻、描写生动而著称。
创作背景:
本诗作于元代,恰逢社会动荡、文化交融的时期。张可久通过乐府小云这一形式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内心情感的抒发,体现了元代文人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
诗歌鉴赏:
《太常引 乐府小云》是一首表现春日闲情逸致的诗作,张可久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优雅的意象,展现出一种恬淡、悠然的生活态度。诗中,首句“溶溶一叶不成衣”,以“叶”作为起句,既暗示了清新的春天,又引出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细腻观察。接着“恰待弄春晖”,描绘出在阳光下享受春暖的愉悦情景,表现出一种自由自在的心境。
诗中充满了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尤其是“只可向山中自怡”,强调了诗人对山林宁静生活的向往,表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理想状态。后面的描写“清歌遏玉,娇鬟翠”,则将视角转向女子的美丽与优雅,营造出一种轻盈的氛围,展现了女性的柔美与诗意。
整首诗在情感基调上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孤独,尤其是“来往且孤飞”与“问行雨巫咸未知”的结尾,带给人一种对未来的迷茫与不确定。这种对自由与孤独的思考,使得整首诗在轻盈的表面下,蕴含着深刻的情感和哲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溶溶一叶不成衣:使用“溶溶”形容叶子的轻柔,暗示着春天的温暖和生机。
- 恰待弄春晖:此句描绘在春光中嬉戏的情景,传达出一种轻松愉悦的心情。
- 幽懒意迟迟:表现出一种懒散、悠闲的心态,仿佛时间在此刻静止。
- 只可向山中自怡:表达了诗人对山林生活的向往,寻求内心的宁静。
- 清歌遏玉,娇鬟翠:描绘出女子的美丽和歌声的悦耳,增强了诗的诗意和画面感。
- 纤月映蛾眉:利用月光和女子眉眼的结合,强调了女性的柔美与清丽。
- 来往且孤飞:反映了孤独的心境,带有一丝对自由的向往。
- 问行雨巫咸未知:传达出对未来的无奈和不确定感,令人思考。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清歌遏玉”将歌声比作玉,强调声音的清脆悦耳。
- 拟人:赋予自然元素以人性,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 对仗:如“娇鬟翠,纤月映蛾眉”,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日的自然景象和女子的优雅,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对内心宁静的追求以及对孤独与未来的思考。主题在于反映一种恬淡、悠然的生活态度,以及对美好事物的珍视。
意象分析:
- 叶子:象征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 春晖:代表温暖与欢乐,暗示着生活的美好。
- 山中:象征宁静与自我,反映出逃避世俗的愿望。
- 清歌:代表美好的声音,传递出艺术与美的享受。
- 蛾眉:象征女性的美丽,反映出对爱情与美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溶溶一叶不成衣”中“溶溶”指的是什么样的状态? A. 刺激的
B. 轻柔的
C. 粗糙的 -
诗中“只可向山中自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A. 寂寞
B. 向往宁静
C. 迷茫 -
“清歌遏玉”中的“玉”是用来形容什么? A. 音乐的优美
B. 食物的美味
C. 物品的珍贵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琵琶行》
诗词对比:
- 张可久《太常引》与李清照《如梦令》:两者都表现出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写,但张可久更偏向于悠然自得的生活心态,而李清照则多了几分思念与感伤。
- 张可久《太常引》与杜甫《春望》:张可久的诗歌更注重个人情感的抒发,而杜甫则在国家动荡的背景下展现出深沉的忧国情怀。
参考资料:
- 《元代文学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大观》
- 《诗词鉴赏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