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转词》
时间: 2024-12-29 18:17:4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流黄机,响春闺,织成幼时华彩衣。
玉为容,水为瞳,二十嫁与梁家鸿。
妾鼓瑟,郎鼓琴,海枯石烂同一心。
云母屏,夜向冥,郎是明月妾是星。
鞭珊瑚,障流苏,郎骑高马妾坐车。
女萝枝,延兔丝,绵缠到老郎自知。
径寸珠,水中居,团圆到老妾不如。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女子在春天的闺房里,织着华丽的衣服,回忆起自己的青春岁月。她的美貌如玉,眼睛如水,二十岁时嫁给了梁家男子。女子弹奏瑟乐,男子弹奏琴曲,彼此心意相通,誓言相伴无论海枯石烂。夜晚,云母屏风下,郎如明月,妾似星辰,彼此映衬。她骑着装饰华丽的车,郎则骑着高马,象征着彼此的地位和情感的交融。女子用女萝枝和兔丝绳缠绕,表达着与郎携手到老的决心。最后,尽管她希望与郎团圆,但“妾不如”暗示着她内心的无奈和对爱情的渴望。
注释
- 流黄机:流黄机是指一种织布机,代表着织造华美衣服的场景。
- 华彩衣:华丽多彩的衣服,象征着青春和美好。
- 玉为容,水为瞳:用“玉”来形容容貌的美丽,用“水”来形容眼睛的明亮。
- 海枯石烂同一心:比喻爱情的坚定不移。
- 云母屏:用云母制成的屏风,象征着夜晚的温馨与浪漫。
- 郎骑高马妾坐车:分别象征着男女不同的社会地位与角色。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孙炎,明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多抒发情感,善于描绘生活场景与人情世故。
创作背景:在明代,社会风气逐渐开放,女子在家庭与社会中开始寻求自我表达,孙炎的这首《宛转词》便是对女性情感与命运的深刻反思。
诗歌鉴赏
《宛转词》是一首充满柔情与细腻情感的诗作。诗中采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描写,将爱情的美好与无奈结合在一起。前两句以“流黄机”和“华彩衣”开启,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女子的青春;接着用“玉为容,水为瞳”来描绘女子的绝世容颜,突显出她对爱情的渴望和期待。随着回忆的展开,诗人通过“海枯石烂同一心”传达了爱情的坚贞不渝,展现出一种理想中的爱情状态。
在后半部分,诗人将两人的生活场景描绘得生动而富有情感,尤其是“郎是明月妾是星”,将爱情比作夜空中的明月与星星,彼此映衬,构建了一种和谐美好的情感氛围。然而,最后一句“团圆到老妾不如”又暗含了女子心中的无奈与对命运的叹息,显示出她对婚姻与爱情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在情感上婉转动人,结构上层层递进,充分展示了作者的词句工整与意象丰富,表现了对爱情的追求与对命运的感慨。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流黄机,响春闺:春日里,织布机声响起,营造出温馨的女子闺房画面。
- 织成幼时华彩衣:回忆青春时的美好,织成华丽的衣服象征着美好的过去。
- 玉为容,水为瞳:用美玉与清水比喻女子的容貌与眼睛,传达她的美丽。
- 二十嫁与梁家鸿:她在二十岁时嫁给了梁家,似乎在暗示她的婚姻是理想的。
- 妾鼓瑟,郎鼓琴:女子弹瑟,男子弹琴,彼此和谐的音乐代表着爱情的默契。
- 海枯石烂同一心:表达了两人之间感情的坚定与不变。
- 云母屏,夜向冥:夜晚的屏风下,展现出浪漫的氛围。
- 郎是明月妾是星:比喻两人互为依托,象征着爱意浓厚。
- 鞭珊瑚,障流苏:描绘了女子骑车的华丽场景,象征着地位与身份的差异。
- 女萝枝,延兔丝:用植物缠绕的意象表达对爱的执着与期盼。
- 绵缠到老郎自知:表达了希望与爱人白头偕老的心愿。
- 径寸珠,水中居,团圆到老妾不如:表达了对团圆的渴望与对自身命运的无奈。
-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比喻(如“郎是明月妾是星”)、拟人(以“流黄机”生动展现织造场景)、对仗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的音乐感与表现力。
-
主题思想: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爱情展开,既有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又透露出对命运无奈的深思,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女性对爱情的追求与渴望。
意象分析
- 流黄机:象征着织造与青春的华丽。
- 玉、水:代表美丽与纯净,突显女子的魅力。
- 明月、星辰:象征着相互依存与爱情的美好。
- 鞭珊瑚、流苏:象征着地位与身份的差异,表现出一种华丽的生活状态。
- 女萝枝、兔丝:代表着对爱情的执着与期盼。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流黄机”主要指的是什么? a) 织布机
b) 船只
c) 书籍 -
诗中“郎是明月妾是星”用来比喻什么? a) 生活的艰辛
b) 彼此的依存与爱情
c) 家庭的温馨 -
“团圆到老妾不如”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命运的无奈
b) 对爱情的坚定
c) 对未来的希望
答案:
- a) 织布机
- b) 彼此的依存与爱情
- a) 对命运的无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纳兰性德《木兰花令》
诗词对比:
- 孟郊《游子吟》:虽同为表现爱情与亲情,但《游子吟》侧重于亲情的思念,而《宛转词》更多地探讨了爱情的无奈与执着。
- 杜甫《月夜忆舍弟》:二者在情感表达上有相似之处,但《宛转词》更侧重于女性视角的情感。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女性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