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见山台
作者: 李夷行 〔宋代〕
纷纷红紫簇虚檐。
山光不肯饶春色,
故向花间出数尖。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山色与花卉的美丽。花朵红紫相间,簇拥在屋檐下。山的光彩不愿意放过春天的色彩,因此从花丛中显露出几尖山峰。
注释:
- 纷纷:形容花朵盛开的样子,形态各异,色彩斑斓。
- 红紫:红色和紫色,表示春天花卉的鲜艳色彩。
- 簇:聚集、团簇的意思,形容花朵密集的状态。
- 虚檐:指房屋的屋檐,诗中指的是花儿在屋檐下生长。
- 山光:山的景色、光彩。
- 饶:这里指的是“放过”或“怜惜”的意思。
- 出数尖:从花间显露出几处尖尖的山峰。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明显的典故,但通过描绘春天的自然景色,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感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夷行,字德辉,号惭愧,宋代诗人,以其山水诗闻名,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情感细腻,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春天,诗人游览山水,感受春光明媚与花卉绽放的美好,写下了这首诗,抒发对春天和自然的喜爱。
诗歌鉴赏:
《见山台》以其清新脱俗的意境描绘了春天的山水风光和花卉的美丽。诗中“纷纷红紫簇虚檐”一句,生动刻画了春天的繁花似锦,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在这样的环境中,山的光彩显得格外耀眼,诗人通过“山光不肯饶春色,故向花间出数尖”这句,表达了春天的山水与花卉之间的和谐关系,山的高峻与花的娇嫩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自然的丰富层次感。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营造出一种春意盎然的氛围,仿佛让读者身临其境,感受到春天的生机与活力。诗人在欣赏自然美景的同时,也流露出对生命和时间的感慨,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这种情感深邃而悠远,使得这首诗不仅仅是一幅自然的画卷,更是一种对生活的热爱与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纷纷红紫簇虚檐:描绘春天的花朵,色彩鲜艳,繁密地聚集在屋檐下,展现出春的生机。
- 山光不肯饶春色:山的光彩与春天的色彩交相辉映,山的美丽不愿放过这个春天的时光。
- 故向花间出数尖:山峰从花丛中隐现,显示出自然的层次之美,山与花的结合,形成了和谐美景。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山光比作不肯放过春色的存在,形象地表现了春天的美好。
- 拟人:山光被拟人化,赋予了情感,使得自然景物更具生命力。
主题思想: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反映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同时也蕴含着对生命的感悟与珍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红紫:象征着生命力和活力,代表春天的美丽与希望。
- 虚檐:象征着生活中的栖息之处,给人一种温馨和包围的感觉。
- 山光:象征着高远,代表着人们心中的理想和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此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对春天的赞美
B. 对秋天的思念
C. 对冬天的描述 -
"纷纷红紫簇虚檐"中“簇”的意思是什么?
A. 散落
B. 聚集
C. 旋转 -
这首诗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孟浩然《春晓》
诗词对比:
- 王维的《鹿柴》同样描绘了自然之美,但更多的是一种孤独的静谧,而李夷行的《见山台》则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二者在表现自然时各具特色,前者更偏向于内心的沉思,而后者则是对外界的热爱与赞美。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李夷行相关研究论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