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幸太学倡和》

时间: 2025-01-06 05:07:40

翰林墨客奏封章,天子欣然幸国庠。

綵仗六龙初拥路,青衿三舍已重行。

隆儒共庆贤尧舜,访道谁知应帝王。

附凤骞渊皆法从,独惭由也亦升堂。

意思解释

驾幸太学倡和

原文展示

翰林墨客奏封章,
天子欣然幸国庠。
綵仗六龙初拥路,
青衿三舍已重行。
隆儒共庆贤尧舜,
访道谁知应帝王。
附凤骞渊皆法从,
独惭由也亦升堂。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文人们在皇帝到访国子监时的盛况。翰林院的文人们奏上章表,皇帝高兴地光临国学。彩车和龙旗在路上缓缓行进,青衿学子们已在三舍聚集。大家共庆古代贤君尧舜的伟大,然而,真正能引导帝王的道理,又有谁能真正理解呢?附上凤的骖鸾之德,皆是法度所从,唯有我觉得愧疚,自己也曾在学堂之中。

注释

  • 翰林墨客:指的是翰林院的文人,专门为皇帝撰写文稿的人。
  • 封章:上奏的章表。
  • 国庠:国子监,古代最高学府。
  • 綵仗六龙:彩车和六条龙形的旗帜,象征皇权的威仪。
  • 青衿:指读书人,尤其是学生。
  • 尧舜:古代的贤明君主,象征理想的统治者。
  • 附凤骞渊:指追随高贵的德行,凤和骖鸾是古代的瑞禽,象征高尚的品德。
  • 由也:指孔子的弟子,因其被称为“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安持,宋代诗人,擅长诗词创作,风格清新脱俗,常表现对儒家思想的推崇。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宋朝,正值科举制度盛行的时期,文人地位逐渐上升,诗中反映了知识分子对国家政治的关注,以及对理想君主的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极为生动的场景描绘了皇帝到访国子监的盛况,开头两句便交代出背景和参与者,展现出文人的荣耀和崇高的地位。诗中使用了大量的对仗和意象,表现了对读书求知的重视,以及对古代贤君的追慕。中间的“隆儒共庆贤尧舜”不仅是对历史的追忆,也是对当代政治理想的寄托,表达了文人对国家前途的关切和责任感。最后两句则转入个人反思,表达了作者的谦逊与自省,虽然身处学堂,但似乎并不能真正理解帝王之道,展现了文人对自我价值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翰林墨客奏封章:文人们在为皇帝写奏章,表达对皇帝的敬意。
  2. 天子欣然幸国庠:皇帝愉快地光临国子监,显示出对文化的重视。
  3. 綵仗六龙初拥路:华丽的彩车和旗帜在路上行驶,渲染出盛大的仪式感。
  4. 青衿三舍已重行:学子们在三舍中已经聚集,象征着知识的传承。
  5. 隆儒共庆贤尧舜:大家共同庆祝伟大的尧舜,理想的统治者。
  6. 访道谁知应帝王:探讨道理的人,谁能真正理解帝王之道?
  7. 附凤骞渊皆法从:追随高尚品德的人,皆是法度所引导。
  8. 独惭由也亦升堂:唯有我感到惭愧,自己也曾在学堂中学习。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翰林墨客”与“天子欣然”,表现出诗歌的工整和韵律。
  • 比喻:用“青衿”代表读书人,形象生动。
  • 象征:尧舜象征理想的君主,表现了对古代政治的向往。

主题思想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对知识和教育的重视,以及对理想政治的向往。文人们在欢庆的同时,也反思自己的责任和能力,体现了谦逊与自省的精神。

意象分析

  • 翰林墨客:象征文化与知识的力量。
  • 国庠:代表国家的教育机构。
  • 尧舜:代表理想的统治者,古代贤明君主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青衿”主要指什么?

    • A. 学生
    • B. 皇帝
    • C. 文人
  2. 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骄傲
    • B. 自省
    • C. 愤怒
  3. “隆儒共庆贤尧舜”中的“尧舜”指的是?

    • A. 古代的贤君
    • B. 当代的皇帝
    • C. 文人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 苏轼《题西林壁》

诗词对比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与《驾幸太学倡和》均表现出对理想景象的追求,但前者侧重自然之美,后者则关注人文与政治,展现了不同的主题意识和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1. 《宋诗选》
  2.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3. 《中国古代文人生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