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望日游虞山》
时间: 2025-01-17 09:21:1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三月望日游虞山
——归庄 〔明代〕
虞仲山头眺夕晖,
严公祠畔揽芳菲。
香车粉黛山如笑,
画舫笙歌水欲飞。
病客彷徨扶竹杖,
故人邂逅启荆扉。
乱余少见繁华景,
潦倒尊前未拟归。
白话文翻译
在虞仲山顶眺望夕阳的辉光,
在严公祠旁赏花香的芳菲。
香车与粉黛相映成趣,仿佛山也在微笑,
画舫上乐声飞扬,水面似欲随之而飞。
我这个病客摇摇晃晃地扶着竹杖,
故人相遇,打开了荆扉。
如今我已少见繁华的景象,
潦倒在酒杯前,心中却不想归去。
注释
- 虞仲:虞仲是虞山的名字,传说中的人名。
- 夕晖:夕阳的光辉。
- 严公祠:纪念严光的祠堂。
- 芳菲:指花香和美丽的景色。
- 香车粉黛:香车指装饰华丽的车,粉黛指美丽的女子。
- 画舫:装饰华丽的船只。
- 笙歌:笙是乐器,歌是唱歌,合在一起指音乐。
典故解析
- 严公:指严光,东汉末年著名的名士,因其名望而建有祠堂以示纪念。
- 荆扉:古人常用“荆扉”指代门扉,寓意友人相聚。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归庄,明代诗人,生活在动荡的社会背景中,作品常表现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社会的反思。
-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春季,诗人游览虞山,感受到自然的美好与人生的无常,借景抒情,表达了对繁华的渴望与对现实的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在春日游虞山时的感受,诗中通过描绘夕阳、花香、音乐等意象,营造出一种优雅而又略带忧伤的氛围。诗人从山顶眺望,感受到自然的美好,但同时又因自身的病痛和潦倒而感到无奈与孤独。诗的前四句描绘了一个生机勃勃的春日场景,香车与粉黛的交融,画舫上的乐声,使人感受到生活的繁华与热闹;而后四句则转向诗人的内心世界,表达了对过去繁华的怀念与现实的无奈。整首诗通过对比手法,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使得读者在欣赏美景时,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诗人虽然身处繁华之中,却因病痛而感到孤独,仿佛这繁华与他无关,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虞仲山头眺夕晖:在虞仲山顶眺望夕阳的余晖,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视野和对自然的感知。
- 严公祠畔揽芳菲:在严公祠旁边欣赏花香,体现了对历史和文化的追思。
- 香车粉黛山如笑:描绘香车与美丽女子相映成趣,山似乎也在微笑,生动地展示了春日的繁华。
- 画舫笙歌水欲飞:画舫上的音乐声与水面相映,营造出一种轻盈动人的感觉。
- 病客彷徨扶竹杖:诗人自身的病痛带来的无助感,扶着竹杖显得踉跄不已。
- 故人邂逅启荆扉:与故人的重逢开启了交流之门,显得弥足珍贵。
- 乱余少见繁华景:在经历了人生的波折后,诗人对繁华的景象感到陌生。
- 潦倒尊前未拟归:尽管身处美丽的环境,诗人却因潦倒而不想回归,表现了内心的挣扎与矛盾。
-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比如“山如笑”将山的景象拟人化,增添了亲切感;“水欲飞”则通过夸张手法,突出了音乐的动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春日的美景,反映出诗人对繁华生活的向往和对自身困境的无奈,展现了人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无能为力的矛盾心理。
意象分析
- 虞仲山:象征着自然的美和历史的厚重。
- 夕晖:代表着希望与温暖,也暗示着生命的无常。
- 严公祠:体现历史文化的传承。
- 香车粉黛:象征着繁华与美好生活。
- 画舫笙歌:代表着生活的乐趣与享受。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病客”指的是谁?
- A. 一个快乐的人
- B. 诗人自己
- C. 一位朋友
-
“香车粉黛”描绘的是什么?
- A. 美丽的山景
- B. 繁华的生活
- C. 花香的气息
-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 A. 对人生的无奈
- B. 对未来的期待
- C. 对朋友的思念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
-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
-
诗词对比:
- 比较归庄的《三月望日游虞山》和杜甫的《春望》,两者都描绘了春天的美好,但归庄更侧重于个人感受和内心矛盾,而杜甫则更多地表现了对国家和时局的忧虑。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明代诗人研究》
- 《诗词的情感与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