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辑广西志略漫述二首 其二》
时间: 2025-01-01 06:51:5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卷甲曾闻捷若风,
军威久镇百蛮中。
如何债帅皆征货,
多事中涓独总戎。
经术筹边原理学,
权谋制胜亦肤功。
呼庚谁复搜军实,
府海司仓自变通。
白话文翻译:
曾经听闻战斗捷报如风般迅速,
我军的威势早已镇压了百蛮之地。
为何债务的将领都在征收货财,
而多事之中只有涓独自总掌军权。
研究治理边疆的经术和理学,
权谋和制胜的策略也不过是表面功夫。
呼喊庚卿,谁还在搜查军队的实际情况,
府库和海仓都已自行变通。
注释:
- 卷甲:指披上铠甲,形容出征的准备。
- 捷:指捷报,胜利的消息。
- 百蛮:指多种少数民族,泛指边疆的蛮族。
- 债帅:指掌管债务的将领。
- 涓:此处指代某位将领,可能是个别称。
- 经术:指治理国家的学问。
- 肤功:表面上的功效,非实质性成果。
- 呼庚:可能指代某个军事指挥官的名字。
典故解析:
此诗中并未涉及明显的历史典故,但可以理解为对当时边疆事务的反思与批判,尤其是对权谋与军事策略的思考。诗中提到的“百蛮”与“债帅”体现了当时清代对边疆民族及军事财政的复杂关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闵叙,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多反映当时的社会政治情况和军事问题,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清代,时局复杂,边疆问题频发。诗人通过对军事和政治的观察,表达了对治理边疆和军事将领的思考与反思,尤其是对表面功夫和实际问题的批判。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军旅生活的描绘,展现了清代边疆治理的复杂性和挑战。首联“卷甲曾闻捷若风”揭示了战斗的迅速与紧迫,表现了诗人对胜利的期待与向往。然而,紧接着的“军威久镇百蛮中”则暗示了军事力量在边疆的重要性和长久的威慑力。
第三、四句则从政治经济的角度切入,质疑当时的军事将领为何将征收货财作为主要任务,进一步指出在多事之中只有涓独自掌控军权,反映了权力的集中与分配的矛盾。接下来的两句转向理学和权谋,表明了诗人对表面成果的批判,认为权谋的运用不过是肤浅的功夫。
最后两句以“呼庚”结束,表达了对军事实情的关切与无奈,强调了官府与民间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整首诗在字句间流露出的深沉思考,既是对当时边疆治理的反思,也是对军事与政治关系的深入剖析。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卷甲曾闻捷若风:战争中迅速得胜的消息传来,表现了对胜利的渴望。
- 军威久镇百蛮中:军队的威势在百蛮中长期存在,展现了清军的强大。
- 如何债帅皆征货:质疑为何军事将领却忙于征收债务和货财。
- 多事中涓独总戎:在多事之中,只有涓一人独掌军权,体现权力的集中。
- 经术筹边原理学:治理边疆需要的经术和理学,强调知识的重要性。
- 权谋制胜亦肤功:权谋和取得胜利的策略也只是肤浅的成就。
- 呼庚谁复搜军实:呼喊庚卿,谁还在关注军队的实际情况。
- 府海司仓自变通:官府和海仓自然而然地做出调整,反映了治理的灵活性。
修辞手法:
- 对仗:句式工整,形成对比,如“经术筹边”与“权谋制胜”。
- 比喻:将军事行动比作风,形象生动。
- 反问:通过疑问句式,增强诗的批判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对军事与政治关系的深刻思考,表达了对表面功夫的质疑与对实际问题的关注,具有一定的时代批判性。
意象分析:
- 卷甲:象征出征和战斗的准备。
- 军威:代表强大的军事力量。
- 债帅:暗示政治与经济的交织。
- 经术与权谋:象征治理国家的智慧与策略。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卷甲”是什么意思?
- A. 披上铠甲
- B. 读书
- C. 听音乐
-
“如何债帅皆征货”反映了诗人对什么的质疑?
- A. 将领的军事才能
- B. 将领征收货财的行为
- C. 战争的胜利
-
诗中提到的“权谋制胜”是指什么?
- A. 仅凭武力获胜
- B. 通过策略获得胜利
- C. 只依赖运气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杜甫): 同样反映了对时局的思考与感慨。
- 《出塞》(王昌龄): 表达了边疆的军事情感。
诗词对比:
与《春望》(杜甫)相比,两首诗都关注时事,但《春望》更侧重于对国家命运的感慨,而《辑广西志略漫述二首》则更专注于军事与政治的关系。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代诗词鉴赏与解析》
-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