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梢青(秋日感兴)》

时间: 2025-01-01 12:54:10

烟淡波平。

蓬松岸蓼,红浅红深。

满院西风,连宵良月,几处清砧。

区区宦海浮沈。

幸隐去、将酬素心。

两鬓吴霜,一屏秦梦,谁是知音。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柳梢青(秋日感兴) 作者:张鎡 〔宋代〕

烟淡波平。蓬松岸蓼,红浅红深。满院西风,连宵良月,几处清砧。区区宦海浮沈。幸隐去将酬素心。两鬓吴霜,一屏秦梦,谁是知音。

白话文翻译

烟雾淡淡,水面平静。岸边的蓼草蓬松,颜色深浅不一。满院子都是西风,连夜的明月,几处传来清脆的砧声。在官场中沉浮,幸好隐退来实现自己的心愿。两鬓已如吴地的霜白,一场秦地的梦境,谁是我的知音呢?

注释

  • 烟淡波平:形容水面平静,烟雾淡淡。
  • 蓬松岸蓼:岸边的蓼草蓬松。
  • 红浅红深:蓼草的颜色深浅不一。
  • 满院西风:形容西风充斥整个院子。
  • 连宵良月:连夜的明月。
  • 几处清砧:几处传来清脆的砧声。
  • 区区宦海浮沈:在官场中沉浮。
  • 幸隐去将酬素心:幸好隐退来实现自己的心愿。
  • 两鬓吴霜:两鬓已如吴地的霜白。
  • 一屏秦梦:一场秦地的梦境。
  • 谁是知音:谁是我的知音呢?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张鎡,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他的诗作多表现隐逸情怀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张鎡在秋日感怀时所作,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知音难寻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秋日为背景,通过描绘平静的水面、蓬松的蓼草、满院的西风和连夜的明月,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忧郁的氛围。诗中“区区宦海浮沈”一句,直接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的厌倦,而“幸隐去将酬素心”则展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结尾的“两鬓吴霜,一屏秦梦,谁是知音”则深化了诗人的孤独感和对知音的渴望。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简练,意象丰富,是一首典型的宋代感怀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烟淡波平:开篇即描绘出一幅宁静的水面景象,为全诗定下基调。
  2. 蓬松岸蓼,红浅红深:通过描绘岸边的蓼草,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
  3. 满院西风,连宵良月,几处清砧:连续的意象描绘出秋夜的宁静与清幽。
  4. 区区宦海浮沈:直接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的厌倦。
  5. 幸隐去将酬素心:展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6. 两鬓吴霜,一屏秦梦,谁是知音:结尾深化了诗人的孤独感和对知音的渴望。

修辞手法

  • 比喻:“两鬓吴霜”比喻诗人已老,“一屏秦梦”比喻过去的经历。
  • 拟人:“满院西风”赋予西风以人的行为。
  • 对仗:“红浅红深”形成对仗,增加语言的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知音难寻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烟淡波平:宁静的水面。
  • 蓬松岸蓼:岸边的蓼草。
  • 满院西风:充斥整个院子的西风。
  • 连宵良月:连夜的明月。
  • 几处清砧:清脆的砧声。
  • 两鬓吴霜:诗人已老。
  • 一屏秦梦:过去的经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两鬓吴霜”比喻什么? A. 诗人已老 B. 天气寒冷 C. 水面结冰 D. 蓼草颜色

  2. 诗中“一屏秦梦”比喻什么? A. 过去的经历 B. 未来的梦想 C. 现实的困境 D. 隐逸的生活

  3. 诗中“幸隐去将酬素心”表达诗人什么愿望? A. 继续做官 B. 隐退生活 C. 寻找知音 D. 游历四方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 王维《山居秋暝》:描绘了隐逸生活的宁静与美好。

诗词对比

  • 张鎡《柳梢青(秋日感兴)》与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两者都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但张鎡更侧重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而苏轼则更侧重于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鎡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宋代诗歌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宋代诗歌的全面鉴赏和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