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乡子(塘门元宵)》
时间: 2025-01-04 06:56:3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南乡子(塘门元宵)
作者:蒋捷 〔宋代〕
翠幰夜游车。
不到山边与水涯。
随分纸灯三四盏,邻家。
便做元宵好景夸。
谁解倚梅花。
思想灯球坠绛纱。
旧说梦华犹未了,堪嗟。
才百余年又梦华。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写了元宵节的夜晚,车队在灯光下游行,却没有到达山边和水边。随意点亮了三四盏纸灯,邻居们也在一起庆祝,真是个美好的元宵佳节。谁能理解我倚靠梅花的情景呢?我思念着灯球,仿佛坠入了绛色的纱帐。旧时所说的梦幻生活依旧未曾结束,叹息啊,短短百余年又重回梦幻。
注释:
- 翠幰:绿色的帷幕,这里指华丽的游车。
- 夜游车:指在夜晚游玩的车队。
- 纸灯:用纸制作的灯笼,元宵节常用的装饰。
- 邻家:指邻居,强调节日的团圆和热闹。
- 梅花:象征高洁的精神,诗人以此寄托情感。
- 绛纱:红色的纱布,象征美丽的梦幻。
典故解析:
- 梦华:指理想的生活状态或美好的梦境,常常与青春、爱情相联。
- 梅花:在中国文化中象征坚韧和高洁,常被用来表达心志和情感。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蒋捷,字廷琛,号澹斋,宋代词人,以清新流畅的词风著称。他的诗词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情风貌,常蕴含深厚的感情。
- 创作背景:此词写于元宵节,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团圆的重视与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诗歌鉴赏:
《南乡子(塘门元宵)》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情感,展现了元宵节的热闹与美好。开头的“翠幰夜游车”点明了节日的氛围,游车在夜色中穿行,营造出一种温馨的节日气息。接着,诗人以“随分纸灯三四盏,邻家”描绘了邻里团聚、共度良宵的温馨情景,传达出浓厚的人情味。
“谁解倚梅花”,诗人借梅花表达对美好事物的思念,流露出个人情感的孤独与渴望。后半部分提到“旧说梦华犹未了”,引发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表达了对人生短暂与理想未竟的感慨。整首词情感真挚,意象鲜明,既描绘了元宵佳节的热闹,又流露出对过往的思索,体现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翠幰夜游车”:夜晚游行的车队华丽而美丽。
- “不到山边与水涯”:未能抵达山水边,暗示一种未竟之美。
- “随分纸灯三四盏,邻家”:几盏灯笼在邻居家闪烁,表现节日的热闹。
- “便做元宵好景夸”:元宵的美好景象值得赞美。
- “谁解倚梅花”:表达对梅花的依恋和对美好事物的思考。
- “思想灯球坠绛纱”:思念灯球的情景如梦似幻。
- “旧说梦华犹未了”:对美好时光的回忆仍在。
- “堪嗟,才百余年又梦华”:感叹人生短暂,梦境又回归。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灯球比作梦幻,增强了情感的表现。
- 对仗:词中多处使用对仗手法,增强了韵律美。
-
主题思想:
- 这首词表现了对元宵佳节的热爱,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未来的思索与期待。
意象分析:
- 灯笼:象征团圆与希望。
- 梅花:象征高洁与坚韧,寄托情感。
- 夜游车:象征节日的欢乐与热闹。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翠幰夜游车”指的是什么?
- A. 船
- B. 游车
- C. 舞台
-
“随分纸灯三四盏”中,纸灯的数量是多少?
- A. 一盏
- B. 两盏
- C. 三四盏
-
诗中提到的“梅花”象征什么?
- A. 忍耐
- B. 高洁
- C. 幸福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青玉案·元夕》 — 辛弃疾
- 《生查子·元夕》 — 欧阳修
诗词对比: 可以将蒋捷的《南乡子(塘门元宵)》与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进行比较,蒋捷更注重个人情感的抒发,而辛弃疾则在描绘热闹景象的同时,融入了豪放的情怀与对爱情的追求。两者在表现元宵节的主题上各有千秋,体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与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