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酂县董明府之任 于武陵 〔唐代〕
南北行已久,怜君知苦辛。 万家同草木,三载得阳春。 东道听游子,夷门歌主人。 空持语相送,应怪不沾巾。
白话文翻译:
南北奔波已久,我深知你的辛苦。 万家如同草木一般,三年才迎来一次春光。 在东道听游子的故事,在夷门为主人歌唱。 我只能空口说些送别的话,你或许会怪我不流泪。
注释:
- 南北行已久:指长期在南北各地奔波。
- 怜君知苦辛:怜悯你了解你的辛苦。
- 万家同草木:比喻百姓生活艰辛,如同草木一般。
- 三载得阳春:三年才迎来一次好时光。
- 东道听游子:在东道(指东方)听游子的故事。
- 夷门歌主人:在夷门(指古代魏国的城门)为主人歌唱。
- 空持语相送:只能空口说些送别的话。
- 应怪不沾巾:你或许会怪我不流泪。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于武陵,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较广,风格多以抒情为主,善于通过自然景物抒发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于武陵送别董明府上任时所作,表达了对友人长期奔波的同情和对离别的不舍。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友人长期奔波的同情和对离别的不舍。首句“南北行已久”直接点出了友人长期在外奔波的辛苦,而“怜君知苦辛”则进一步表达了对友人的同情。中间两句通过“万家同草木”和“三载得阳春”的对比,形象地描绘了百姓生活的艰辛和难得的好时光。后两句则通过“东道听游子”和“夷门歌主人”的场景,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祝福。最后一句“空持语相送,应怪不沾巾”则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不舍和无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南北行已久”:直接点出了友人长期在外奔波的辛苦。
- “怜君知苦辛”:进一步表达了对友人的同情。
- “万家同草木”:比喻百姓生活艰辛,如同草木一般。
- “三载得阳春”:三年才迎来一次好时光。
- “东道听游子”:在东道(指东方)听游子的故事。
- “夷门歌主人”:在夷门(指古代魏国的城门)为主人歌唱。
- “空持语相送”:只能空口说些送别的话。
- “应怪不沾巾”:你或许会怪我不流泪。
修辞手法:
- 比喻:“万家同草木”比喻百姓生活艰辛。
- 对比:“三载得阳春”与“万家同草木”形成对比,突出好时光的难得。
- 拟人:“东道听游子”和“夷门歌主人”赋予场景以人的情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对友人长期奔波的同情和对离别的不舍,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百姓生活艰辛的深刻认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南北行:象征长期奔波。
- 万家同草木:象征百姓生活艰辛。
- 三载得阳春:象征难得的好时光。
- 东道听游子:象征思念和祝福。
- 夷门歌主人:象征离别和不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南北行已久”指的是什么? A. 长期在南北各地奔波 B. 长期在北方生活 C. 长期在南方生活 答案:A
-
“万家同草木”比喻的是什么? A. 百姓生活艰辛 B. 百姓生活富裕 C. 百姓生活平淡 答案:A
-
“三载得阳春”中的“阳春”指的是什么? A. 春天的阳光 B. 难得的好时光 C. 春天的花朵 答案:B
-
“空持语相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离别的不舍 B. 对离别的喜悦 C. 对离别的无奈 答案: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送别》: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别的深情。
- 李白的《送友人》: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别的豪迈。
诗词对比:
- 王维的《送别》与于武陵的《送酂县董明府之任》都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别的深情,但王维的诗更加含蓄,而于武陵的诗更加直白。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于武陵的全部诗作。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唐代诗歌的发展和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