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友人》

时间: 2025-01-20 00:33:36

长安清渭东,游子迹重重。

此去红尘路,难寻君马踪。

昔时轻一别,渐老贵相逢。

应恋嵩阳住,嵩阳饶古松。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寄友人 于武陵 〔唐代〕 长安清渭东,游子迹重重。 此去红尘路,难寻君马踪。 昔时轻一别,渐老贵相逢。 应恋嵩阳住,嵩阳饶古松。

白话文翻译:

在长安城东的清澈渭水旁,游子的足迹遍布重重。 此行踏入纷扰的红尘之路,难以寻觅你马儿的踪迹。 昔日轻易地一别,如今渐渐老去,更珍惜相逢的时刻。 你应该留恋嵩阳的居住,那里古松茂盛,环境宜人。

注释:

  1. 长安:唐代都城,今陕西西安。
  2. 清渭:清澈的渭水,流经长安。
  3. 游子:离家远游的人。
  4. 红尘:指繁华喧嚣的世俗世界。
  5. 嵩阳:地名,今河南登封,以古松闻名。
  6. 饶:丰富,茂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于武陵,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较广,风格多以抒情、怀旧为主。这首诗是他在长安时寄给远方友人的作品,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代,当时社会动荡,诗人身处长安,感受到了红尘的喧嚣与纷扰,因此怀念与友人的旧日情谊,并向往嵩阳那样宁静的生活环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长安为背景,通过“清渭”、“红尘”等意象,描绘了游子在繁华都市中的孤独与迷茫。诗中“难寻君马踪”一句,既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也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与逃避。后两句“应恋嵩阳住,嵩阳饶古松”,则寄托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希望友人能留在嵩阳,享受那里的宁静与古松的清幽。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通过对友人的寄语,抒发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诗词解析:

  1. “长安清渭东,游子迹重重。”

    • 长安是唐代的都城,清渭流经此处,游子指诗人自己。这句描绘了诗人在长安的孤独旅程。
  2. “此去红尘路,难寻君马踪。”

    • 红尘路象征着世俗的纷扰,难寻君马踪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无法相见的遗憾。
  3. “昔时轻一别,渐老贵相逢。”

    • 诗人回忆昔日轻易的分别,随着年龄增长,更加珍惜与友人的相逢。
  4. “应恋嵩阳住,嵩阳饶古松。”

    • 嵩阳是诗人向往的隐居之地,古松象征着岁月的宁静与长寿,诗人希望友人能留在那里。

修辞手法:

  • 比喻:“红尘路”比喻世俗的纷扰。
  • 拟人:“难寻君马踪”赋予马踪以人的情感,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长安清渭东”与“嵩阳饶古松”。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友人的思念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人通过对长安红尘的描绘,表达了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同时通过对嵩阳古松的赞美,寄托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意象分析:

  • 清渭:象征清澈与宁静。
  • 红尘:象征世俗的纷扰。
  • 古松:象征岁月的宁静与长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红尘路”象征什么? A. 世俗的纷扰 B. 宁静的生活 C. 友人的踪迹 D. 长安的街道

  2. 诗人希望友人留在哪里? A. 长安 B. 嵩阳 C. 渭水 D. 红尘

  3. 诗中的“古松”象征什么? A. 岁月的宁静 B. 世俗的纷扰 C. 友人的踪迹 D. 长安的街道

答案: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与于武陵的《寄友人》都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但王维的诗更多地描绘了自然景色的美。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于武陵的全部诗作。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唐代诗歌的发展和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