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虎邱》

时间: 2025-01-06 05:35:33

山寺遥闻白虎蹲,望中烟树小江村。

台游麋鹿歌声尽,土蚀雌雄剑气存。

霸业已销无限恨,吴宫空吊未归魂。

凭高向晚孤吟处,凉月疏钟隔水闻。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登虎邱
李廷仪 〔明代〕

山寺遥闻白虎蹲,
望中烟树小江村。
台游麋鹿歌声尽,
土蚀雌雄剑气存。
霸业已销无限恨,
吴宫空吊未归魂。
凭高向晚孤吟处,
凉月疏钟隔水闻。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上虎邱的所见所感。远处的山寺传来白虎的低吼声,远望去,烟雾缭绕的树林中隐约可见小江村庄。台上游玩的麋鹿已无歌声,只有那土壤腐蚀中仍存的雌雄剑气。往日的霸业已经消逝,心中无限的怨恨已无处诉说,而吴宫的空荡荡中只能寄托对未归英魂的哀叹。傍晚时分,诗人独自高吟,凉爽的月光下,疏钟的声响在水面上回荡,似乎隔着一层距离。

注释:

  • 白虎:道教中的神兽,象征威严和力量。
  • 烟树:指云雾缭绕的树木,营造一种朦胧的美感。
  • 麋鹿:一种优雅的动物,常与自然和谐相连。
  • 土蚀:指土地的侵蚀,暗示时光的流逝和事物的消亡。
  • 霸业:指权势和事业的成就。
  • 吴宫:指吴国的宫殿,象征着历史的沉浮和英雄的逝去。
  • 凉月:指清凉的月光,营造出一种孤独的氛围。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李廷仪是明代的一位诗人,生于战乱时期,曾经历国家的动荡与变迁。其诗风多表现出对历史的感慨与对自然的热爱,常常在诗中融入个人的情感与社会的观察。

  •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作者晚年,可能是对历史的沉思与对个人命运的感悟。诗人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过去辉煌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无奈。

诗歌鉴赏:

《登虎邱》是一首充满历史感与个人情感的诗作。诗人在登高望远之际,既欣赏到自然的美,又不禁思绪万千。开篇的“山寺遥闻白虎蹲”,通过声音引入,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威严的氛围,似乎暗示着一种不安的力量。在描绘自然景色的同时,诗人也表现出对过往的追忆。

接下来的“台游麋鹿歌声尽”,不仅描绘了宁静的自然环境,也隐喻了往日的繁华已然消逝。这里的“麋鹿”代表了一种无忧无虑的生活状态,而“歌声尽”则是对失落的感叹,暗示着生活的无常和时光的流逝。

“霸业已销无限恨,吴宫空吊未归魂”两句,更是将个体的情感与国家的命运结合起来,表现出一种对历史的深刻反思。诗人提到的“吴宫”是对三国时期吴国的回忆,体现了对英雄气概的敬仰及对失落往事的感伤。

最后两句“凭高向晚孤吟处,凉月疏钟隔水闻”则将情感推向高潮,诗人在孤独中吟唱,月光和钟声的交融,形成了一种宁静而哀伤的氛围,令人感受到一种深刻的孤独与思索。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山寺遥闻白虎蹲:远处的山寺中传来白虎的低吼,象征着威严与神秘。
    • 望中烟树小江村:远望烟雾缭绕的树林和小江村,描绘了自然的幽静。
    • 台游麋鹿歌声尽:游玩的麋鹿已无歌声,暗示着繁华的消逝。
    • 土蚀雌雄剑气存:土地的侵蚀中仍存剑气,象征着过去的英雄气概。
    • 霸业已销无限恨:往日的权势已消逝,心中无尽的怨恨无处倾诉。
    • 吴宫空吊未归魂:对吴国的怀念,寄托对未归英魂的哀思。
    • 凭高向晚孤吟处:在高处孤独吟唱,感受到一种人生的孤寂。
    • 凉月疏钟隔水闻:凉爽的月光和钟声相伴,形成一种隔世的静谧感。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白虎蹲”比喻威严与神秘的力量。
    • 对仗:如“霸业已销”与“吴宫空吊”,形成对比,增强诗的节奏感。
    • 拟人:如“歌声尽”,使得自然物象更具情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思索、对往日繁华的怀念以及对现实孤独的感慨,折射出个人情感与历史命运的交织。

意象分析:

  • 白虎:象征权威与力量,常与神秘的力量相联系。
  • 烟树:代表了朦胧与幽静,营造出一种梦幻的氛围。
  • 麋鹿:象征着自然的和谐与生机,代表无忧无虑的生活状态。
  • 凉月:象征孤独与清冷,反映了诗人的内心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白虎”象征什么?

    • A. 威严和力量
    • B. 柔和与温暖
    • C. 悲伤与孤独
  2. “台游麋鹿歌声尽”中“歌声尽”隐喻了什么?

    • A. 繁华的消逝
    • B. 自然的安静
    • C. 人生的快乐
  3. 诗人对吴宫的描写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对过去的怀念
    • B. 对未来的期待
    • C. 对自然的赞美

答案

  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登高》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诗词对比: 李白的《庐山谣》与李廷仪的《登虎邱》都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个人情感的表达,但李白的作品更倾向于豪放与奔放,而李廷仪则在细腻与沉思中展现孤独与历史感。

参考资料:

  • 参考书目: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明代诗人研究》
    • 《诗词鉴赏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