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锡宴次韵》

时间: 2025-01-19 14:43:02

隐隐钟声出景阳,传宣锡宴近清光。

萸觞共祝无疆寿,金鼎频薰百和香。

内史分糕夸令节,诸番入贡自遐方。

鹿鸣天宝赓歌遍,击筑何须说汉王。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隐隐钟声出景阳,
传宣锡宴近清光。
萸觞共祝无疆寿,
金鼎频薰百和香。
内史分糕夸令节,
诸番入贡自遐方。
鹿鸣天宝赓歌遍,
击筑何须说汉王。

白话文翻译:

隐约传来的钟声从景阳山传出,
传来关于赏赐宴会的消息,正好映照在清晨的光辉中。
举杯祝愿长寿无疆,
金鼎中频频散发着百花的香气。
内史分发糕点夸耀节日的盛况,
各地的贡品也纷纷送来。
在天宝年间,鹿鸣之声遍布,
打击乐器何必再提汉王的故事。

注释:

  • 隐隐:微弱而模糊的样子。
  • 钟声:指庙宇或钟楼的钟声,用来传递时间或召唤。
  • 锡宴:指皇帝或上级对臣子或百姓所举行的赏赐宴会。
  • 萸觞:萸是一种植物,古人用它的果实象征长寿,觞指酒杯。
  • 金鼎:古代用来烹饪或盛放食物的器具,象征丰盛的宴会。
  • 内史:指内史省的官员,负责宫廷事务。
  • 鹿鸣:古代诗歌中常以鹿鸣象征和平与繁荣,出自《诗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廷仪,明代诗人,曾任官职,诗风清新脱俗,作品多表现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九月重阳节,重阳节是古代中国的传统节日,寓意长寿,正值秋季,适合举行宴会。诗中描绘了重阳节的庆祝活动和丰盛的宴席,表达了对长寿和美好生活的祝愿。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重阳节为背景,描绘了一个充满喜庆和祝福的场景。诗人通过描写钟声、宴会、祝酒等元素,营造出一种温馨而欢快的氛围。开头两句以钟声和宴会的光辉引入,给人一种庄重而又神秘的感觉。接着,诗人通过“萸觞共祝无疆寿”,表达了人们对长寿的共同祝愿,体现了节日的团圆与欢乐。金鼎的香气则象征了丰盛的饮食和美好的生活。后面的几句则通过描写贡品和歌声,进一步渲染了节日的热闹场面,并用“鹿鸣天宝”来隐喻国家的繁荣昌盛,最终以“击筑”结束,暗示着对历史的追溯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整首诗在结构上首尾呼应,情感真挚,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敬仰。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隐隐钟声出景阳:钟声若隐若现,从景阳山传来,营造出一种神秘感。
  • 传宣锡宴近清光:宴会的消息传来,正值清晨,象征着新生与希望。
  • 萸觞共祝无疆寿:举杯祝愿长寿,表现了人们对长寿的美好期望。
  • 金鼎频薰百和香:宴席上美食的香气四溢,象征着丰盛与和谐。
  • 内史分糕夸令节:内史官员分发糕点,展示节日的热闹。
  • 诸番入贡自遐方:各地的贡品纷纷送到,体现了国家的繁荣。
  • 鹿鸣天宝赓歌遍:鹿鸣声遍布,象征着天宝年间的富饶与繁荣。
  • 击筑何须说汉王:打击乐器的声音响起,暗示历史的辉煌,汉王指汉朝的伟大。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例如“萸觞”和“金鼎”,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宴会与长寿相联系,寓意深刻。
  • 象征:用“鹿鸣”象征国家的繁荣与和谐。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重阳节的描绘,表达了对长寿、团圆和美好生活的祝愿,体现了人们对传统节日的重视和对国家繁荣的期盼。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钟声:象征时间与生命的流逝。
  • 宴会:象征团圆与欢庆。
  • 萸觞:象征长寿的祝福。
  • 金鼎:象征丰盛与美好生活。
  • 鹿鸣:象征国家的繁荣昌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此诗的写作背景是哪个传统节日? A. 中秋节
    B. 重阳节
    C. 春节
    D. 端午节

  2. 诗中“萸觞”象征什么? A. 财富
    B. 长寿
    C. 和平
    D. 快乐

  3. “鹿鸣天宝”中的“鹿鸣”寓意是什么? A. 战争
    B. 繁荣与幸福
    C. 旅行
    D. 结束

答案:

  1. B. 重阳节
  2. B. 长寿
  3. B. 繁荣与幸福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诗词对比:

  • 杜甫《月夜忆舍弟》:同样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与节日的感慨,但更侧重于个人情感。
  •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侧重于兄弟情谊的表达,背景也是重阳节,体现了节日的共同性。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诗三百首》
  • 《诗经》与其影响

这些资料可以帮助更深入地理解古诗词的文化背景与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