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前韵留琴窗》

时间: 2025-01-08 22:58:28

百年矛上淅,万事枕中炊。

病苦还思老,贪嗔未若痴。

云低天欲动,江长岸如驰。

明月西风健,山头赋别诗。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百年矛上淅,万事枕中炊。
病苦还思老,贪嗔未若痴。
云低天欲动,江长岸如驰。
明月西风健,山头赋别诗。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慨与思考。诗中提到,百年的经历如同矛上的水滴,万事都在枕边蒸煮,喻示内心的思虑与困扰。即使在病痛中,仍然对老去的生命有所思考,而对贪婪与嗔怒的执念却不及痴迷。云层低垂,预示着天际将有变化,江水绵延,岸边仿佛在飞驰。明月在西风中依然明亮,山头上吟诵着离别的诗篇。

注释:

  • 矛上淅:意指百年经历如水滴在矛尖上,形容时间的无情与流逝。
  • 枕中炊:比喻心中烦恼如同枕边的火锅,时时刻刻思虑不休。
  • 贪嗔未若痴:对于贪婪和愤怒的执着,尚不及痴迷的沉沦。
  • 云低天欲动:云层低沉,暗示天气即将变化,象征着生活的不确定性。
  • 江长岸如驰:江水绵延,流速如飞,表现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流动。
  • 明月西风健:在西风中,明月依然清亮,象征着希望与生命的坚持。
  • 山头赋别诗:在山顶吟诵离别的诗歌,表达对往事的追忆与感慨。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文天祥,字宋瑞,号履善,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及政治家。他以坚贞不屈的精神和忧国忧民的情怀著称,尤其在宋元之际的动荡时期,他的诗歌表达了对故国的深切怀念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破家亡、朝廷动荡之际,诗人身处逆境,心中充满了对人生的思考与对理想的追求。

诗歌鉴赏:

文天祥的《用前韵留琴窗》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作,诗中的每一句都透露出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感悟与体会。开篇的“百年矛上淅,万事枕中炊”,展现了人生如梦,岁月如流的无奈与无常。诗人以物象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矛尖上的水滴象征着时间的流逝,枕边的炊烟则暗示着生活中的琐事与烦恼。

接下来的“病苦还思老,贪嗔未若痴”,更是深入探讨了人性的复杂。即使身处病痛之中,诗人仍在思考老去的意义;而贪婪与愤怒的执念,却远不如痴迷于某种情感的沉沦,这种情感的反思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哀愁与无奈。

后两句“云低天欲动,江长岸如驰”,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进一步传达了生命的变化与流动。云朵低垂,意味着即将有大事发生,江水绵延,象征着人生的旅程如同这无尽的河流一般。

最后,“明月西风健,山头赋别诗”中,明月象征着希望与理想,而山头的离别诗则是对往事的追忆与感慨,诗人在此处展示了对故国的深厚情感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和情感的表达上都展现了文天祥作为一位伟大诗人的深厚功力,诗中蕴含的哲理与情感使人感同身受,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句:反映了人生的短暂与时间的流逝,喻示着诗人对过往的沉思。
    • 第二句:表达了即使在疾病中,诗人仍在思考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 第三句:通过自然景象暗示着人生的不确定性与变化,江水的奔流象征着时间的飞逝。
    • 第四句:明月与西风的结合,表达了希望与坚持,赋别诗则传达了诗人对往昔的追忆。
  • 修辞手法

    • 使用了比喻(如“百年矛上淅”),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表现情感和思考。
    • 对仗工整的句式,使得整首诗在音韵上和谐,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对人生、时间、情感的深刻思考,表达了对生命的感慨与对理想的追求,体现了文天祥的爱国情怀和人文关怀。

意象分析:

  • 明月:象征希望与理想,代表了诗人在逆境中的坚韧。
  • :象征变化与不确定性,反映了人生的无常。
  • 江水: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流动。
  • 山头:象征思考与回忆的场所,表现了诗人的哲理思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云低天欲动”的意思是: A. 天空晴朗
    B. 天空即将变化
    C. 云层高耸

  2. “病苦还思老”表达了: A. 对死亡的恐惧
    B. 对老去的思考
    C. 对年轻的怀念

  3. 诗的主题主要是: A. 对爱情的追忆
    B. 对生命的感慨与思考
    C. 对自然的赞美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将进酒》
  • 诗词对比

    • 文天祥的《用前韵留琴窗》与李白的《将进酒》都有对人生的感慨,但文天祥更侧重于对历史和故国的思索,而李白则更注重个人情感与豪情壮志的表达。

参考资料:

  • 《文天祥诗文集》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宋代文学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