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镜如书帙号曰观如编题其首以伽陀》

时间: 2025-01-04 12:34:45

个中三业身,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无有真实相。

是诸六物者,众生悉如之。

以寔诸有故,遂随起灭中。

我今于诸有,不起空华见。

普愿同一切,常作如是观。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函镜如书帙号曰观如编题其首以伽陀

个中三业身,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无有真实相。是诸六物者,众生悉如之。以寔诸有故,遂随起灭中。我今于诸有,不起空华见。普愿同一切,常作如是观。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所描绘的道理是,人的身体和心灵就如同梦幻般的泡影,短暂而虚幻;就像露水和闪电一样,毫无真实的存在。所有的六种感官所接触到的事物,众生皆是如此。因为执着于这些有形的事物,所以才会在生与死的起灭中沉浮。我现在对于这些有形的事物,不再执着于虚幻的表象。希望所有众生都能常常如此观照。

注释

  • 三业身:指身、口、意三种行为。
  • 梦幻泡影:比喻事物的虚幻和不可捉摸。
  • 如露亦如电:形容事物的短暂和瞬息即逝。
  • 六物:指眼、耳、鼻、舌、身、意六种感官。
  • 普愿同一切:希望所有众生都能具备这种认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郑刚中,宋代著名诗人,生于北宋时期,早期为官,后隐于山林,专心于道教和佛教的研究,作品多涉及哲理与自然。

创作背景: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对生命本质的思考,结合了佛教的空性思想和道教的自然观,旨在引导人们超越表象,领悟内心的真实。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而深邃的语言,探讨了生与死、存在与虚幻的哲学问题。通过“梦幻泡影”和“如露亦如电”的比喻,诗人将生命的无常与短暂表现得淋漓尽致,提醒人们对生命的真实态度。诗中提到的“普愿同一切,常作如是观”,不仅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境界的追求,也传达了对众生的深切关怀,体现出一种普世的慈悲与智慧。整首诗的情感基调宁静而深沉,仿佛是在引导读者走入一条探索自我与世界本质的道路。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个中三业身:指的是我们的身体和行为,强调其短暂性。
  • 如梦幻泡影:用比喻说明一切事物都像梦境一样不真实。
  • 如露亦如电:强调时间的短暂,瞬息万变。
  • 无有真实相:一切皆空,没有固定的本质。
  • 以寔诸有故:由于执着于有形之物,才会经历生死的轮回。
  • 我今于诸有,不起空华见:我已经超越了对表象的执着。
  • 普愿同一切,常作如是观:希望所有人都能理解这一智慧。

修辞手法:诗中使用了大量的比喻和对比,通过“梦幻”、“泡影”、“露水”和“闪电”等意象,强调了事物的无常与虚幻。

主题思想: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生命的深刻反思,强调了对表象的超越和对真实的追寻,倡导一种宁静而智慧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梦幻:象征生命的虚无,提醒人们不要被表象迷惑。
  • 泡影:暗示事物的脆弱与短暂。
  • 露水:象征生命的瞬息万变。
  • :象征瞬间的闪亮与消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三业”指的是哪三种行为?

    • A. 心、口、意
    • B. 身、口、意
    • C. 身、心、灵
    • D. 眼、耳、鼻
  2. 诗中用“如梦幻泡影”来比喻什么?

    • A. 生命的真实
    • B. 生命的虚幻
    • C. 生活的美好
    • D. 自然的规律
  3. 诗人希望众生能常作何种观?

    • A. 追求财富
    • B. 看清空华
    • C. 享受生活
    • D. 追求名利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无常》:同样探讨人生无常的主题。
  • 《静夜思》:表达对生命和时间的思考。

诗词对比

  • 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同样描绘了对生命和存在的思考,但更倾向于对美的追求和幻想。
  • 李白的《将进酒》,则在面对生命无常时表现出一种豪放与洒脱的态度。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哲学与诗歌》
  • 《郑刚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