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五日陪裴大夫泛长沙东湖》
时间: 2024-09-19 20:55:4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三月五日陪裴大夫泛长沙东湖》 作者:崔护 〔唐代〕
上巳馀风景,芳辰集远坰。
彩舟浮泛荡,绣毂下娉婷。
林树回葱蒨,笙歌入杳冥。
湖光迷翡翠,草色醉蜻蜓。
鸟弄桐花日,鱼翻谷雨萍。
从今留胜会,谁看画兰亭。
白话文翻译:
在上巳节的余韵中,春光明媚,远处的草坪上聚集着游人。
彩舟轻轻浮荡,绣帘下美人娉婷而立。
树林青葱环绕,笙歌声飘入无边的空中。
湖水如翡翠般迷人,草色醉人得让蜻蜓飞舞。
鸟儿在桐花下嬉戏,鱼儿在谷雨时翻腾。
从今往后,盛会留存,谁来再看兰亭的美景?
注释:
- 上巳:农历三月初五,古代人们在这一天举行春游和洗浴的活动。
- 馀风景:指节日过后的美好风光。
- 芳辰:美好的时光,通常指春天。
- 绣毂:绣制的车帘,形容华美的船只。
- 娉婷:形容女子姿态优美。
- 杳冥:形容声音传入远方的空灵。
- 迷翡翠:比喻湖水清澈如翡翠。
- 醉蜻蜓:形容蜻蜓在草色中飞舞,仿佛沉醉。
- 桐花日:指桐树开花的日子。
- 谷雨:二十四节气之一,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象征着春水涌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崔护,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情风貌,风格清新典雅。他的诗作常常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细腻的观察,受到后世的喜爱。
创作背景:
《三月五日陪裴大夫泛长沙东湖》创作于春季的游玩活动中,诗人陪同友人游览长沙东湖,描写了春日的美丽景色与游玩中的乐趣,反映了当时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春日游玩为主题,描绘了长沙东湖的美丽景色和文人的愉悦心情。诗的开头通过“上巳馀风景,芳辰集远坰”两句,展示了一幅春日游玩的和谐画面,生动地描绘了游人聚集、春光明媚的场景。接下来的“彩舟浮泛荡,绣毂下娉婷”则借助船只的轻盈和女子的优雅形象,增添了画面的流动感与生动感。
在描写自然景色时,诗人将湖光、草色、鸟鸣、鱼跃等元素融入其中,营造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氛围。尤其是“湖光迷翡翠,草色醉蜻蜓”两句,生动传达了春水的清澈和草色的迷人,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这个美丽的场景之中。
最后两句“从今留胜会,谁看画兰亭”则引发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感慨,表达了对未来聚会的期待,同时也流露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这种时光的流逝和人情的变迁,使得整首诗在欢快之余又增添了一丝淡淡的伤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上巳馀风景,芳辰集远坰:描绘了春日的美丽景色,游人聚集,气氛热闹。
- 彩舟浮泛荡,绣毂下娉婷:描写了游船轻舟和船上美丽女子,展现了春游的愉悦。
- 林树回葱蒨,笙歌入杳冥:树林青葱,乐声悠扬,营造了春游的欢乐气氛。
- 湖光迷翡翠,草色醉蜻蜓:湖水清澈如翡翠,草色鲜艳,生动展现了春天的自然美。
- 鸟弄桐花日,鱼翻谷雨萍:鸟儿嬉戏,鱼儿翻腾,表现出春意盎然的生机。
- 从今留胜会,谁看画兰亭: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怀念,增添了诗的情感深度。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湖光迷翡翠”,将湖水比作翡翠,增强了视觉效果。
- 拟人:如“鸟弄桐花日”,赋予鸟儿以人的行为,增加了生动感。
- 对仗:如“彩舟浮泛荡,绣毂下娉婷”,增强了诗句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描绘春日游玩的美好景象,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对友人的珍惜以及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愉悦与感伤。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彩舟:象征着游玩的乐趣和生活的美好。
- 湖光:象征着自然的纯净和美丽。
- 蜻蜓:象征着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 桐花:象征着春天的繁荣与生命的延续。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三月五日陪裴大夫泛长沙东湖》是哪位诗人的作品?
- A. 李白
- B. 崔护
- C. 杜甫
-
诗中“湖光迷翡翠”是用什么修辞手法?
- A. 对仗
- B. 比喻
- C. 拟人
-
诗中提到的节日是什么?
- A. 中秋
- B. 上巳
- C. 春分
答案:
- B. 崔护
- B. 比喻
- B. 上巳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 崔护《三月五日陪裴大夫泛长沙东湖》与王维《山居秋暝》:两首诗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崔护更侧重于春日的生机与游玩的乐趣,而王维则营造了秋天的宁静与清幽,展现了不同季节的独特风格。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