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和歌辞。婕妤怨》

时间: 2025-01-06 10:13:06

夕殿别君王,宫深月似霜。

人愁在长信,萤出向昭阳。

露裛红兰死,秋凋碧树伤。

惟当合欢扇,从此箧中藏。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相和歌辞·婕妤怨
作者:刘方平 〔唐代〕
夕殿别君王,宫深月似霜。
人愁在长信,萤出向昭阳。
露裛红兰死,秋凋碧树伤。
惟当合欢扇,从此箧中藏。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宫女与君王分别的情景。夜晚的殿堂告别了君王,深宫之中月光如霜般清冷。长信宫中的人愁苦不已,萤火虫在昭阳殿外飞舞。露珠打湿了红兰,秋天使得碧树凋零。只有那把合欢扇应当收起,今后不再使用。

注释

  • 夕殿:指夜晚的宫殿,特指皇宫中的寝殿。
  • 别君王:与皇帝告别。
  • 宫深:指宫廷深邃幽静。
  • 月似霜:形容月光清冷,像霜一样。
  • 长信:长信宫,古代宫廷中一个重要的宫殿,常用来指代居住在此的妃嫔。
  • 萤出向昭阳:萤火虫在昭阳殿附近飞出,暗示思念与孤独。
  • 露裛红兰死:露水侵湿了红兰花,使其凋零。
  • 秋凋碧树伤:秋天使得绿树凋零,令人心痛。
  • 合欢扇:象征着合欢与团聚的扇子,表达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典故解析

  • 长信宫:是汉代王皇后所居之宫,后用来象征皇宫中妃嫔的生活。
  • 昭阳殿:古代帝王的寝殿之一,常常用来描绘宫廷的奢华与温馨,但在此诗中却带有孤独的意味。
  • 合欢扇:合欢象征着团圆,扇子在古代常被用来传达情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方平,唐代诗人,以写宫怨诗闻名,作品多描写宫廷生活和女性情感。他的诗风细腻,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唐朝,正值宫廷生活繁华,但内部却充满了争斗与孤独,反映出女子在权力中心的无奈与哀愁。

诗歌鉴赏

《相和歌辞·婕妤怨》是刘方平的一首经典作品,深刻地表现了宫女独自面对离别的愁苦。诗歌的开头两句“夕殿别君王,宫深月似霜”通过“夕殿”与“月似霜”的对比,勾勒出一幅冷清的夜景,营造出凄凉的气氛。接下来的“人愁在长信”引入了主角的情感,表现出深宫女子对离别的痛苦与忧伤。

诗中“萤出向昭阳”则使用了自然意象,萤火虫的飞舞不仅描绘了夜晚的宁静,也象征了思念与孤独。接下来的“露裛红兰死,秋凋碧树伤”更是通过对植物的描绘,反映出女子心灵的凋零与伤感,秋天的意象加重了忧伤的气氛,暗示着美好的事物在时间的流逝中消失。

最后一句“惟当合欢扇,从此箧中藏”则是一种无奈的选择,合欢扇象征着团聚与欢乐,但在此时却只能收起,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无奈。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和丰富的意象,深刻地揭示了宫女的孤独与内心的挣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与情感深度。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夕殿别君王:在夜晚的殿堂中与君王告别,表现出离别的沉重。
    • 宫深月似霜:深宫中月光清冷,营造出孤独的氛围。
    • 人愁在长信:长信宫中的人心中充满愁苦。
    • 萤出向昭阳:萤火虫在昭阳殿外飞舞,象征思念与孤独。
    • 露裛红兰死:露水打湿了红兰,使其凋谢,暗示美好事物的消逝。
    • 秋凋碧树伤:秋天使得绿树凋零,增加了伤感。
    • 惟当合欢扇:合欢扇象征团聚,表示对过去的怀念和现在的无奈。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月似霜”,将月光比作霜,形象生动。
    • 拟人:如“露裛红兰死”,赋予露水以生命,增强了情感的表现力。
    • 对仗:全诗结构工整,句式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宫女的孤独与离愁,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回忆与无奈,反映出女性在权力中心的压抑与苦闷。

意象分析

  • :象征孤独与清冷,反映出内心的寂寞。
  • 萤火虫:象征思念,带有浓厚的情感色彩。
  • 露珠:象征生命的脆弱与短暂。
  • 红兰:美好与爱情的象征,表现出生命的消逝。
  • 合欢扇:象征团聚与欢乐,表达对过去美好的怀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夕殿别君王”中的“夕殿”指的是:

    • A. 白天的宫殿
    • B. 夜晚的宫殿
    • C. 田园
    • D. 农舍
  2. “萤出向昭阳”中的“昭阳”指的是:

    • A. 昭阳殿
    • B. 夕阳
    • C. 明亮的地方
    • D. 暗处
  3. 诗中提到的“合欢扇”象征着:

    • A. 离别
    • B. 团聚
    • C. 伤感
    • D. 忘记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红楼梦》中的相关诗词
  • 李白的《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 王维《相思》:同样表达了思念的情感,但更侧重于自然与心境的描绘。
  • 李清照《如梦令》:描绘了离愁别绪,但更倾向于女性的细腻情感。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诗经》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以上是对《相和歌辞·婕妤怨》的详细解析与解读,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情感与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