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陇右严判官》
时间: 2025-01-04 12:12:1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寄陇右严判官
——刘方平〔唐代〕
副相西征重,苍生属望晨。
还同周薄伐,不取汉和亲。
虏阵摧枯易,王师决胜频。
高旗临鼓角,太白静风尘。
赤狄争归化,青羌已请臣。
遥传阃外美,盛选幕中宾。
玉剑光初发,冰壶色自真。
忠贞期报主,章服岂荣身。
边草含风绿,征鸿过月新。
胡笳长出塞,陇水半归秦。
绝漠多来往,连年厌苦辛。
路经西汉雪,家掷后园春。
谁念烟云里,深居汝颍滨。
一丛黄菊地,九日白衣人。
松叶疏开岭,桃花密映津。
缣书若有寄,为访许由邻。
白话文翻译:
副相出征西方,百姓寄托了对早晨的希望。
还像周朝的薄伐之战,不像汉朝时的和亲政策。
敌阵容易摧毁,王师屡次获胜。
高旗在鼓声和号角下迎风飘扬,太白星在风尘中静静闪烁。
赤狄民族争相归附,青羌已经请求归臣。
远方传来美好的消息,盛情邀请幕中的宾客。
玉剑初出鞘,冰壶般的光泽显得真实。
忠诚的期望是报效君主,衣袍的荣耀岂能与身分相提并论。
边草在风中显得苍翠,征鸿飞过月光下的新景。
胡笳长声传出塞外,陇水正好一半归于秦国。
荒漠中来往频繁,连年厌倦了苦辛。
路过西汉的雪景,家中却是春光明媚。
谁会在烟云中想到,深居于汝颍之滨的人呢?
一丛黄菊生长在这里,九月九日的白衣人。
松叶稀疏地开在山岭,桃花密密地映照在渡口。
如果有缣书寄来,是想去拜访许由的邻居。
注释:
- 副相:指副宰相,地位较高的官员。
- 苍生:指百姓,人民。
- 周薄伐:指周朝时期的薄伐战争。
- 虏阵:敌人的阵营。
- 高旗临鼓角:形容军队气势磅礴。
- 赤狄:古代北方少数民族。
- 青羌:指青羌族,亦为北方民族。
- 玉剑:象征光明和正义。
- 章服:官员的服装,象征地位与荣耀。
- 胡笳:一种乐器,常用于边塞诗。
- 陇水:指陇山地区的水流。
- 九日白衣人:指重阳节时穿白衣的文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方平,唐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但以边塞诗闻名,作品多表现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对边疆的思考,充满了豪情与壮志。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唐代,是作者寄给严判官的诗作,反映了当时的边疆局势与对国家安定的期盼。诗中表现出对战争的思考,以及对忠诚和理想的追求。
诗歌鉴赏:
《寄陇右严判官》是一首深具历史感与现实主义精神的诗作,诗中通过对边疆战争与归附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国家安稳与百姓安居乐业的渴望。诗的开篇便以“副相西征重,苍生属望晨”点明了副相出征的重要性,暗示着战争对人民生活的重大影响。接着,诗人通过历史典故,将周朝的薄伐与汉朝的和亲进行对比,表达了对当前和未来战争政策的思考。
诗中描绘的战争场景,体现了作者对国家强盛的期待与对敌人的警惕。诗句“高旗临鼓角,太白静风尘”传达了军队的气势与士气,仿佛让人感受到战斗的紧张与期待。与此同时,诗中提到的“赤狄争归化,青羌已请臣”则反映了边疆民族的归附,表现出国家政策的成功。
然而,诗中也不乏对战争苦痛的反思,诸如“连年厌苦辛”与“家掷后园春”等句子,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与对战争苦难的厌倦。最后,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亲人的关心,使整首诗既有豪情壮志,又有细腻的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副相西征重,苍生属望晨。
- 副宰相出征西方,百姓寄托了对美好生活的希望。
-
还同周薄伐,不取汉和亲。
- 仍然像周朝的薄伐战争,不像汉朝的和亲政策。
-
虏阵摧枯易,王师决胜频。
- 敌人的阵营容易被摧毁,王师屡次获得胜利。
-
高旗临鼓角,太白静风尘。
- 高高的旗帜在鼓声和号角声中迎风飘扬,太白星在风尘中静静闪烁。
-
赤狄争归化,青羌已请臣。
- 赤狄民族争相归附,青羌已经请求归臣。
-
遥传阃外美,盛选幕中宾。
- 远方传来美好的消息,盛情邀请幕中的宾客。
-
玉剑光初发,冰壶色自真。
- 玉剑初出鞘,冰壶般的光泽显得真实。
-
忠贞期报主,章服岂荣身。
- 忠诚的期望是报效君主,衣袍的荣耀岂能与身分相提并论。
-
边草含风绿,征鸿过月新。
- 边草在风中显得苍翠,征鸿飞过月光下的新景。
-
胡笳长出塞,陇水半归秦。
- 胡笳长声传出塞外,陇水正好一半归于秦国。
-
绝漠多来往,连年厌苦辛。
- 荒漠中来往频繁,连年厌倦了苦辛。
-
路经西汉雪,家掷后园春。
- 路过西汉的雪景,家中却是春光明媚。
-
谁念烟云里,深居汝颍滨。
- 谁会在烟云中想到,深居于汝颍之滨的人呢?
-
一丛黄菊地,九日白衣人。
- 一丛黄菊生长在这里,九月九日的白衣人。
-
松叶疏开岭,桃花密映津。
- 松叶稀疏地开在山岭,桃花密密地映照在渡口。
-
缣书若有寄,为访许由邻。
- 如果有缣书寄来,是想去拜访许由的邻居。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对周朝与汉朝政策的对比,强化了诗人的立场与见解。
- 意象:使用“高旗”、“太白”、“玉剑”等意象,传达出军队的威武与忠诚。
- 排比:如“边草含风绿,征鸿过月新”中,运用排比增强了诗句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心,对战争与和平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通过描绘边疆的战争与归附,诗人既表现出豪情壮志,也流露出对故乡的思念与对平静生活的渴望。
意象分析:
- 高旗:象征着军队的气势与胜利的希望。
- 太白:象征着光明与方向,指引着士兵的前进。
- 玉剑:象征正义与忠诚,突显了保家卫国的决心。
- 边草与征鸿:描绘边疆自然环境,寓意战争与和平之间的转换。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副相”是指谁?
- A. 副宰相
- B. 副将军
- C. 副国王
-
诗中“胡笳”是什么?
- A. 一种乐器
- B. 一种花
- C. 一种鸟
-
“太白”指的是哪个天体?
- A. 月亮
- B. 太阳
- C. 星星
答案:
- A. 副宰相
- A. 一种乐器
- C. 星星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 高适的《别董大》
诗词对比: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同样表现了边塞的壮丽景色与对家乡的思念,但更侧重于自然与人文的融合。
- 高适的《别董大》:同样是表达对亲友的思念,情感更加细腻,注重个人情感的抒发。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