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黎拾遗昕裴秀才迪见过秋夜对雨之作
原文展示
促织鸣已急,轻衣行向重。
寒灯坐高馆,秋雨闻疏钟。
白法调狂象,玄言问老龙。
何人顾蓬径,空愧求羊踪。
白话文翻译
蟋蟀的鸣叫声越来越急促,我披着轻薄的衣服走向沉重的夜晚。
在寒冷的灯光下,我坐在高高的楼馆里,秋雨中隐约听到远处的钟声。
白发的老者调皮地像狂象,玄妙的话语让人想起老龙。
可有谁来关注那蓬乱的小径,我心中空自愧疚,只能徒然寻觅羊的踪迹。
注释
- 促织:指蟋蟀,鸣叫声急促。
- 轻衣:指轻薄的衣服,表现出夜晚的寒冷。
- 寒灯:指寒冷的灯光,营造出孤寂的氛围。
- 高馆:指高楼或馆舍,表示作者的居所。
- 疏钟:指远处传来的钟声,声音稀疏。
- 白法:指白发,象征老年或智慧。
- 狂象:可能指狂妄之人或事物。
- 玄言:深奥的话语,富有哲理。
- 老龙:可能象征智慧或深邃的事物。
- 蓬径:杂草丛生的小路。
- 羊踪:指羊的足迹,象征着寻常的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号简州,唐代著名诗人、画家和音乐家。他生于盛唐时期,曾任职于朝廷,后因政治动荡而隐居,致力于诗歌和绘画。王维的诗歌以山水田园诗著称,常表达自然之美和内心的宁静。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作于秋夜,结合了雨夜的孤寂与思索,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与对自然的深刻观察。夜雨中,诗人通过蟋蟀的鸣叫和远处的钟声,表达了内心的孤独和对世事的反思。
诗歌鉴赏
整首诗以秋夜对雨的氛围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思索。首句“促织鸣已急”,让读者感受到秋夜的萧瑟与急促,蟋蟀的鸣叫成为了秋夜的主要音符,仿佛在催促着时间的流逝。接着“轻衣行向重”,则通过轻薄的衣物与沉重的氛围形成对比,彰显了寒冷的侵袭与内心的沉重感。
在“寒灯坐高馆”中,寒灯象征着孤独的夜晚,而高馆则是诗人思考的空间,这样的场景使人感受到一种高远而又孤独的气息。秋雨与疏钟的结合,呈现出一种空灵的意境,透出淡淡的忧伤和思念。
接下来的“白法调狂象,玄言问老龙”则是对智慧与年长者的探询,白发的老者与调皮的狂象形成鲜明对比,似乎在暗示人生的无常与不可预测。最后“何人顾蓬径,空愧求羊踪”则表达了诗人对世事的无奈与愧疚,寻常的生活似乎已被遗忘,留下的只有对过往的追忆与思索。
整首诗运用丰富的意象与情感,展现了王维对人生的深刻理解与对自然的敏锐感知,既有对孤独的感慨,也有对智慧与人生的思考,值得细细品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促织鸣已急:蟋蟀的鸣叫声越来越急促,暗示夜晚的来临与孤独。
- 轻衣行向重:轻薄的衣服与沉重的夜晚形成对比,表现出寒冷的感受。
- 寒灯坐高馆:在寒冷的灯光下,独自坐在高楼,营造出孤独的氛围。
- 秋雨闻疏钟:在秋雨中,隐约听到远处的钟声,增添了一丝凄凉的意境。
- 白法调狂象:白发的老者象征智慧,调皮的狂象则代表无常与混乱。
- 玄言问老龙:深奥的话语让人想起智慧的象征,表达对人生哲理的追问。
- 何人顾蓬径:无人关注那杂草丛生的小径,象征被遗忘的生活。
- 空愧求羊踪:对寻常生活的惋惜与无奈,表现出对过往的追忆。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白法调狂象”中,白发比喻智慧,狂象比喻混乱,形成鲜明对比。
- 对仗:全诗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 拟人:蟋蟀的鸣叫被赋予了急促的情感,增强了夜晚的氛围。
- 象征:钟声、白法、羊踪等意象都象征着时间、智慧和生活的追寻。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秋夜雨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孤独、思考与人生的感慨,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冲突。诗中透出的孤独感与对过往的追忆,反映了对生命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促织:象征着秋夜的孤寂。
- 寒灯:象征孤独与思考的空间。
- 疏钟:象征时间的流逝与孤独的感受。
- 白法:象征智慧与年长者的见解。
- 狂象:象征无常与不可预知的事物。
- 羊踪:象征寻常生活的追寻与对过往的怀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促织”指的是什么?
- A. 蟋蟀
- B. 青蛙
- C. 鸟
- D. 虫
-
填空题:诗中“寒灯坐高馆”意在描绘__的氛围。
-
判断题:诗中提到的“白法调狂象”是指年轻人追求智慧。(对/错)
答案
- A
- 孤独
- 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孟浩然《春晓》
- 李白《夜泊牛津》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1. 王维《山居秋暝》
- 主题:同样描绘自然与人心的关系,展现出宁静与孤独。
- 意象:山水与秋景,强调自然的美。
2. 李白《静夜思》
- 主题:抒发思乡情怀,孤独的情感更为突出。
- 意象:月亮与影子,表现思念的氛围。
这些作品都体现了对自然的观察与内心情感的表达,但各自的侧重点和情感基调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王维诗选》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王维与他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