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未尽一湾藤竹。又入一湾乔木。向夕驻鱼篷,萤火照人孤宿。相逐。相逐。已与白鸥情熟。
白话文翻译:
这条小溪未尽的地方是满眼的藤竹,继续向前又见到一片乔木。傍晚时分停泊着渔船,萤火虫照亮了一个孤独的旅宿。我在这里与它们嬉戏奔逐,已经与白鸥建立了深厚的情谊。
注释:
- 未尽:没有结束,指景色未完。
- 一湾:指小河或小溪的湾曲。
- 藤竹:指生长在水边的藤类和竹子。
- 乔木:指高大的树木。
- 向夕:指傍晚时分。
- 鱼篷:指渔船的篷子。
- 萤火:萤火虫的光亮。
- 孤宿:孤单的住宿。
- 相逐:互相追逐。
- 情熟:感情深厚。
典故解析:
本诗运用了自然景象与人情的结合,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白鸥常被视为自由、洒脱的象征,诗中“已与白鸥情熟”则表达了人与自然之间的亲密关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屈大均(1560-1645),明代诗人,字子文,号靖庵,晚号东山,生于浙江,精通诗词、书法和绘画。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描写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明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变革时期,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对自由情感的追求。
诗歌鉴赏:
《如梦令·二首 其二》是屈大均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丽画面。诗中描绘的藤竹、乔木、鱼篷和萤火虫等自然元素,不仅渲染了诗歌的意境,也传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依恋。诗人在傍晚时分的宁静中,感受到孤寂的同时,也与飞翔的白鸥建立了深厚的情感。白鸥的出现象征着自由与灵动,仿佛在告诉我们在孤独中也能找到与自然的融合与共鸣。这种情感的表达使得诗歌充满了诗意与哲思,读来让人心驰神往,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诗人那份静谧与恬淡的生活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未尽一湾藤竹:描绘出小溪流的蜿蜒曲折,藤竹生长茂盛,生机盎然。
- 又入一湾乔木:继续描写自然景观,乔木的高大与挺拔形成对比,增强了画面的层次感。
- 向夕驻鱼篷:傍晚停泊的渔船,暗示了诗人可能是在渔舟上,暗藏了生活的宁静与安逸。
- 萤火照人孤宿:萤火虫的光照亮了孤独的旅宿,在宁静的夜晚更显得孤独而美丽。
- 相逐。相逐。:重复的句式强调了与自然生物的嬉戏,增添了生动感。
- 已与白鸥情熟:诗人强调与白鸥的亲密关系,象征着人与自然的深情连接。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元素与人情结合,生动形象。
- 拟人:萤火虫仿佛在照亮人的孤独,增添了情感色彩。
- 对仗:如“藤竹”与“乔木”的对比,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人类情感的互动,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表达了对自由与恬静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藤竹:象征生命的顽强与自然的生机。
- 乔木:代表稳重与高耸,象征着稳固的依靠。
- 萤火:象征希望与光明,在黑暗中给予人们指引。
- 白鸥:象征自由与灵动,表达了对无拘无束生活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描述的自然意象有哪些?
A. 藤竹 B. 乔木 C. 海洋 D. 白鸥 -
“相逐”一词在诗中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孤独 B. 欢乐 C. 悲伤 D. 失落 -
诗人与白鸥的关系可以用哪个词来形容?
A. 陌生 B. 情熟 C. 竞争 D. 对立
答案:
- A, B, D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屈大均的《如梦令》与李清照的同名作品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感悟,但屈大均的作品更侧重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而李清照则往往通过自然景象寄托个人情感与离愁别绪。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屈大均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诗词选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