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嗟尔戎人莫惨然,
湖南地近保生全。
我今罪重无归望,
直去长安路八千。
白话文翻译
唉,你们这些戎族人不要如此悲惨,
湖南地区靠近保生,平安完整。
我如今罪孽深重,没有回归的希望,
只好一路向长安走去,路途八千里。
注释
- 戎人:指的是游牧民族或少数民族,历史上常与中原汉族有冲突。
- 惨然:悲惨,悲伤的样子。
- 湖南:地名,指的是现在的湖南省,历史上有保生的说法。
- 保生全:指的是平安无事,保全生命。
- 罪重:指自己犯下的罪行严重。
- 无归望:没有回家的希望。
- 长安:古都,是唐朝的首都,象征着繁华与归属。
- 路八千:形容路途遥远,八千里指的是去长安的漫长旅程。
典故解析
- 保生:在古代文学中常常提到的地方,象征着安全与安宁。
- 长安:唐代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诗中提及意味着对归属与故乡的渴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韩愈(768年-824年),字退之,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政治家。他是古文运动的发起人之一,主张恢复古人的文风,反对骈文,作品多以诗、文见长。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韩愈被贬至潮州途中,表达了他对身世的感慨与对故乡的思念。诗中提到的“戎人”可能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动荡和边疆的紧张局势,表现出诗人对社会的忧虑。
诗歌鉴赏
这首诗开篇以感叹的语气,直接对戎族人发出劝诫,显示出诗人对当时社会现状的关切。诗中透出一种浓厚的忧伤与无奈,尤其是“我今罪重无归望”一联,展现了作者内心深处的孤独与失望。虽然他对与戎族人同在的现实感到无奈,但同时又流露出对生命的珍视与对安全的渴望。整首诗运用简练的语言,强烈的情感,描绘出一幅悲凉的画面。诗人以长安象征理想的归宿,表明他对故乡的思恋和对未来的期盼,尽管路途遥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嗟尔戎人莫惨然:开篇以呼语称呼戎族人,表达对他们遭遇的同情。
- 湖南地近保生全:转而提到湖南的安全,暗示诗人对安定生活的向往。
- 我今罪重无归望:自述身份的悲哀,表明自己因犯错而失去归乡的机会。
- 直去长安路八千:最后一句表达出前往长安的坚定决心,尽管路途艰难。
修辞手法
- 对仗:全诗采用了对仗的手法,如“无归望”和“路八千”,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感叹:诗开头使用“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深切感慨。
主题思想
诗的主题围绕着对故乡的思念与对现实的无奈,表现出诗人对个人命运的反思与对未来的期待。通过对戎人的描写,反映出社会动荡的背景与对安宁生活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戎人:象征着外部的威胁与冲突。
- 湖南:代表着安全与希望的地方。
- 长安:象征着理想的归宿和繁华的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韩愈在诗中称呼的“戎人”指的是哪个民族?
- A. 汉族
- B. 游牧民族
- C. 南方居民
- D. 边疆军队
-
诗中提到的“长安”象征着什么?
- A. 战争
- B. 归属与繁华
- C. 贫困
- D. 遥远的地方
-
韩愈因何原因被贬至潮州?
- A. 参与叛乱
- B. 政治斗争
- C. 文化活动
- D. 自愿辞职
答案
- B. 游牧民族
- B. 归属与繁华
- B. 政治斗争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 韩愈的《武关西逢配流吐番》与杜甫的《春望》都有对社会动荡的反思与对故乡的思念,但韩愈更侧重于个人的命运,而杜甫则更多地展现了国家的悲剧。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韩愈文集》
- 《中国古代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