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宋居卿韵寄题灵岩》

时间: 2025-01-17 09:19:37

十里灵岩翠路阴,当时登陟到云林。

佛衣化铁存真迹,锡杖流泉慰渴心。

山拥精蓝多胜概,松含清籁少繁音。

归来每厌红尘扰,梦寐犹能去远寻。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十里灵岩翠路阴,当时登陟到云林。
佛衣化铁存真迹,锡杖流泉慰渴心。
山拥精蓝多胜概,松含清籁少繁音。
归来每厌红尘扰,梦寐犹能去远寻。

白话文翻译

在十里长的灵岩上,翠绿的山路幽暗阴凉,那时我登上山顶,直达云林。
佛的衣袍化成铁铸的遗迹,锡杖旁流淌的泉水安慰了我的渴望。
山峦环抱,青蓝色的景色多么美好,松树间的清风轻声低语,少有喧闹的声音。
归来的时候,总是厌倦红尘的纷扰,梦中依然能去遥远的地方寻觅。

注释

  • 灵岩:指灵岩寺,山名,风景秀丽之地。
  • 翠路阴:形容山路被树木遮挡,显得幽暗清凉。
  • 佛衣化铁:佛教的象征,表示信仰的坚定与永恒。
  • 锡杖流泉:锡杖是佛教僧侣的标志,流泉象征着清新与滋养。
  • 精蓝:形容色彩鲜明的蓝色,代表自然的美。
  • 清籁:指松树间的微风,声音清幽。
  • 红尘扰:红尘指世俗生活,烦扰表示对世俗的厌倦。
  • 梦寐:指梦中,表达对理想境地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公度是宋代著名的诗人,生于北宋时期,他的作品多以山水诗为主,风格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色表达个人感受与哲理。他的诗作常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并受到了道教和佛教的影响。

创作背景

《次宋居卿韵寄题灵岩》写于诗人游历灵岩寺时期,此诗不仅是对灵岩美景的赞美,更是对心灵宁静的追求。诗中反映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对理想境界的向往,体现了宋代士人的精神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灵岩的自然景色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宁静与超脱的向往。开头的“十里灵岩翠路阴”勾画出一幅静谧的山林画面,接着通过“佛衣化铁存真迹”和“锡杖流泉慰渴心”表现出佛教文化的深厚底蕴,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追求。通过“山拥精蓝多胜概,松含清籁少繁音”,诗人描绘了自然的和谐美,传达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心境。

后两句“归来每厌红尘扰,梦寐犹能去远寻”则表现出对现实生活的厌倦,以及对理想境界的渴望。整首诗以清新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对信仰、对宁静生活的追求,是一首充满哲理和诗意的佳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十里灵岩翠路阴:十里长的灵岩山路,幽暗而清凉,设定了诗歌的环境。
  2. 当时登陟到云林:回忆当时攀登到山顶,触及云雾,表达了对自然的向往。
  3. 佛衣化铁存真迹:佛教的衣袍化为铁铸的遗迹,象征着对信仰的坚持与追随。
  4. 锡杖流泉慰渴心:锡杖旁流淌的泉水,给了诗人心灵的滋养与安慰。
  5. 山拥精蓝多胜概:青蓝色的山景不胜美好,表现对自然景观的赞美。
  6. 松含清籁少繁音:松树间的清风低语,象征着宁静和自然的和谐。
  7. 归来每厌红尘扰:归来后总是厌倦世俗的纷扰,表现出诗人对现实的反感。
  8. 梦寐犹能去远寻:即便在梦中,也能向往远方,表现出对理想生活的渴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佛衣化铁”,将佛教信仰与物质结合,体现信仰的坚固。
  • 对仗:如“松含清籁少繁音”,表现出自然的宁静与和谐美。
  • 意象:灵岩、云林、锡杖、泉水等,传递出自然与心灵的和谐。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世俗生活的厌倦,表达了诗人渴望超脱的心境。通过描绘灵岩的美丽和内心的宁静,诗人传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灵岩:象征着佛教文化和自然的结合,代表追求精神世界的地方。
  • 翠路:象征着宁静、幽暗的环境,具有安静的氛围。
  • 锡杖:象征着信仰与引导,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
  • 泉水:象征生命的源泉与心灵的滋养,传达生机与活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灵岩”是指什么?

    • A. 一座山
    • B. 一座寺庙
    • C. 一种植物
    • D. 一种动物
  2. 诗人对“红尘”的态度是?

    • A. 热爱
    • B. 反感
    • C. 中立
    • D. 忽视
  3. 诗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 A. 拟人
    • B. 比喻
    • C. 排比
    • D. 对仗

答案

  1. A
  2. B
  3. B,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李白的《庐山谣》
  • 杜甫的《望岳》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绘山水景色,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更加注重秋天的宁静与孤独。
  • 李白《庐山谣》:表达了对庐山壮丽风光的赞美,情感更加奔放,表现出对自由的渴望。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李公度评诗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