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九日郊原望,平野遍霜威。 兰气添新酌,花香染别衣。 九秋良会少,千里故人稀。 今日龙山外,当忆雁书归。
白话文翻译:
在重阳节这天,我站在郊外的原野上远望,平坦的田野上到处都是霜的威力。 兰花的香气增添了新酒的芬芳,花儿的香气沾染了离别的衣裳。 在深秋时节,美好的相会难得,千里之外的老朋友也很少见。 今天在龙山之外,我应当记得那些通过雁传递的书信归来。
注释:
- 九日:指农历九月初九,即重阳节。
- 郊原:郊外的原野。
- 平野:平坦的田野。
- 霜威:霜的威力,形容霜很重。
- 兰气:兰花的香气。
- 新酌:新酿的酒。
- 花香:花儿的香气。
- 别衣:离别的衣裳。
- 九秋:深秋,指农历九月。
- 良会:美好的相会。
- 故人:老朋友。
- 龙山:地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是诗人想象中的地方。
- 雁书:通过雁传递的书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勃(650年—676年),字子安,唐代文学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王勃的诗歌以清新脱俗、情感真挚著称,尤其擅长五言诗。《九日怀封元寂》是王勃在重阳节怀念远方朋友的作品,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王勃在重阳节时所作,重阳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有登高望远的习俗。诗人在这天怀念远方的友人封元寂,通过描绘秋日的景色和自己的感受,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重阳节为背景,通过对秋日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思念。诗中“九日郊原望,平野遍霜威”描绘了重阳节的秋日景象,霜威遍野,给人一种凄凉之感。“兰气添新酌,花香染别衣”则通过兰花的香气和新酒的芬芳,以及花香的沾染,增添了诗中的离别之情。“九秋良会少,千里故人稀”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良会难得,故人稀少,情感真挚。最后两句“今日龙山外,当忆雁书归”则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期望,希望友人能通过书信传递思念之情。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优美,是一首优秀的五言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九日郊原望,平野遍霜威”:诗人站在郊外的原野上远望,看到平坦的田野上到处都是霜的威力,描绘了重阳节的秋日景象。
- “兰气添新酌,花香染别衣”:兰花的香气增添了新酒的芬芳,花儿的香气沾染了离别的衣裳,增添了诗中的离别之情。
- “九秋良会少,千里故人稀”:在深秋时节,美好的相会难得,千里之外的老朋友也很少见,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
- “今日龙山外,当忆雁书归”:今天在龙山之外,我应当记得那些通过雁传递的书信归来,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期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兰气添新酌”中,兰花的香气比喻为新酒的芬芳,增添了诗中的离别之情。
- 拟人:“平野遍霜威”中,霜被赋予了威力,形容霜很重。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九日郊原望,平野遍霜威”和“兰气添新酌,花香染别衣”等,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思念。通过对重阳节秋日景色的描绘,以及对友人的直接表达和期望,诗人传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九日:重阳节,象征着秋日和思念。
- 郊原:郊外的原野,象征着孤独和远望。
- 霜威:霜的威力,象征着秋日的凄凉。
- 兰气:兰花的香气,象征着芬芳和离别。
- 花香:花儿的香气,象征着沾染和离别。
- 九秋:深秋,象征着难得和稀少。
- 故人:老朋友,象征着思念和期望。
- 龙山:地名,象征着远方和期望。
- 雁书:通过雁传递的书信,象征着思念和传递。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九日”指的是什么节日? A. 中秋节 B. 重阳节 C. 端午节 D. 春节
-
诗中的“兰气添新酌”中的“新酌”指的是什么? A. 新茶 B. 新酒 C. 新花 D. 新衣
-
诗中的“九秋良会少”中的“九秋”指的是什么? A. 初秋 B. 中秋 C. 深秋 D. 冬秋
-
诗中的“今日龙山外”中的“龙山”是什么? A. 地名 B. 山名 C. 人名 D. 物名
答案:
- B. 重阳节
- B. 新酒
- C. 深秋
- A. 地名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同样是重阳节的诗作,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兄弟的思念。
- 杜甫《登高》:描绘了秋日登高的景象,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词对比:
- 王勃《九日怀封元寂》与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两首诗都是重阳节的诗作,都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但王勃的诗更多地描绘了秋日的景色,而王维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内心的情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王勃的全部诗作,是研究王勃诗歌的重要资料。
- 《唐诗三百首》:收录了王勃的部分诗作,是了解唐代诗歌的经典读物。
- 《王勃诗集》:专门收录了王勃的诗作,是研究王勃诗歌的专门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