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陈希周赴安福令》
时间: 2025-01-01 13:05:23意思解释
送陈希周赴安福令
作者:陆游 〔宋代〕
原文展示:
补吏鹤岭边,尊公方玉立。
超遥籋风云,余子那可及。
天高鬼神恶,闻讣三日泣。
晚途见嗣子,握手悲喜集。
乘桴掠鲸波,信矣勇可习。
巉巉风骨峭,飓雾不能袭。
谓当上台省,岂复论等级如何困无津,俛首临一邑?
顾嗟六朝民,龙锺垂八十,肯来野水滨,半月解书笈。
吾杯仅容龠,安得看鲸吸。
伫立送归鞍,霁日满原隰。
白话文翻译:
在鹤岭边上补衙的官员,尊公正站在那里。
他超然于风云之上,我又怎能与之相及?
天高得让鬼神都感到厌恶,听到他的讣告我已哭泣了三天。
在归途上见到他的儿子,握手时悲喜交加。
乘着小舟掠过鲸波,信念和勇气都是可以培养的。
巍峨的风骨如此峭拔,狂风暴雨也无法侵袭。
我说你应该上台省任职,何必再论等级如何困扰,低头面对一城之事?
可叹六朝的百姓,年逾八十,愿意来到荒野水边,半月解读书卷。
我的酒杯仅容一小口,怎能看见鲸鱼吞食?
我伫立在这里送你归去,阳光明媚照耀着大地。
注释:
- 补吏:补任的官员。
- 尊公:尊敬的公爵或高官。
- 超遥籋风云:形容地位高远,超脱尘世风云。
- 鬼神:指的是神灵。
- 嗣子:指子嗣,后代。
- 桴:木筏或小船。
- 信矣勇可习:信念和勇气是可以培养和学习的。
- 俛首临一邑:低头面对一地的事务。
- 龙锺:形容人年老体衰。
- 解书笈:打开书箱,意指学习或读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晚号鹿鸣,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他一生致力于国家的兴亡,作品风格豪放,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陆游晚年,正值南宋国势衰弱,个人理想与现实困境的矛盾。他为送别朋友陈希周赴安福任职,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与对国家前途的忧虑。
诗歌鉴赏:
《送陈希周赴安福令》以其深情的笔触与丰富的意象,表达了陆游对朋友的惜别之情以及对国家前途的忧虑。诗中通过对高远理想和现实困境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的追求与对现实无奈的感慨。开篇提到的“补吏鹤岭边”与“尊公方玉立”,既是对友人的赞美,也暗含对官场风云变幻的观察。接着,诗人提到“超遥籋风云”,显示出他对友人地位的羡慕与自身无奈。
在“天高鬼神恶”的句子中,诗人反映出对时局的失望与痛苦,表达出对逝去岁月与身世的追忆。握手时的“悲喜集”更是加深了情感的复杂性,既有离别的忧伤,也有对未来的期待。后面几句“乘桴掠鲸波”,则暗示着勇气和信念的重要性,表现了诗人期望友人勇敢面对未来的信念。
整首诗在情感上层层递进,既有对友人的祝福,也有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展现了陆游情感的深邃与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补吏鹤岭边,尊公方玉立。”:描绘了一个身处高位而又清白的官员形象。
- “超遥籋风云,余子那可及。”:表达了对友人地位的羡慕和自我的渺小。
- “天高鬼神恶,闻讣三日泣。”:揭示了对世事无常的感叹。
- “晚途见嗣子,握手悲喜集。”:情感的交织,既有离别的惆怅也有相聚的喜悦。
- “乘桴掠鲸波,信矣勇可习。”:传达勇气与信念的重要性。
- “巉巉风骨峭,飓雾不能袭。”:意象的高耸,展现出无畏的精神。
- “谓当上台省,岂复论等级如何困无津,俛首临一邑?”:对现实的深思与对官场的质疑。
- “顾嗟六朝民,龙锺垂八十,肯来野水滨,半月解书笈。”:对历史的回顾与对老百姓困境的同情。
- “吾杯仅容龠,安得看鲸吸。”:表达了对理想的渴望与现实的无奈。
- “伫立送归鞍,霁日满原隰。”:在送别中展现出对未来的希望与祝福。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对友人与自身的对比,表现内心的矛盾。
- 象征:鲸波象征着勇气与理想,杯子则象征现实的局限。
- 拟人:天高鬼神恶,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旨在表达对友人的祝福、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以及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诗中流露出的感情真挚而深沉,使其成为表达离别与思考人生的重要作品。
意象分析:
- 鹤岭:象征高洁与清明之地,寓意理想与追求。
- 鲸波:象征勇气和理想的追求。
- 书笈:象征知识与学习的渴望。
- 霁日:象征着希望与光明的未来。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尊公”指的是谁? A. 陆游
B. 陈希周
C. 六朝百姓
答案:B -
“天高鬼神恶”中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怨恨
B. 失望与惋惜
C. 喜悦
答案:B -
“乘桴掠鲸波”中的“桴”指的是什么? A. 大船
B. 小船或木筏
C. 货船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诗词对比:
- 陆游的《送陈希周赴安福令》与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均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与对前途的思考,前者更注重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后者则流露出对人生的感慨与对友人的祝福。
参考资料:
- 《陆游诗全集》
- 《宋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歌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