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四日到张车偶成》

时间: 2025-01-06 12:03:20

晴行半日到张车,石路崎岖趁水斜。

一窟山中成草市,数株松下见梅花。

居民尽老他无事,就土为生自有涯。

谁料如今同沸鼎,不时飞马涨尘沙。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正月四日到张车偶成
晴行半日到张车,
石路崎岖趁水斜。
一窟山中成草市,
数株松下见梅花。
居民尽老他无事,
就土为生自有涯。
谁料如今同沸鼎,
不时飞马涨尘沙。

白话文翻译

正月初四这天,我走了半天的路才到张车。
石头的道路崎岖不平,沿着水流的方向走。
山里的一处洞穴,竟然成了一个集市,
在几株松树下,可以看到梅花。
这里的居民都年纪大了,闲着没事,
依靠土地谋生,日子有限。
谁曾想如今却如同沸腾的鼎,
不时有飞马而过,扬起一阵尘土。

注释

  • 张车:指一个地名,或为个人名,具体位置不详。
  • 半日:指大约半天的时间。
  • 趁水斜:顺着水流的方向走。
  • 草市:草市即集市,表示这里的人们在此交易。
  • 自有涯:自有一定的限度或限制。
  • 沸鼎:比喻热闹的场面,形容人声鼎沸的情景。
  • 飞马:比喻快速的人或事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著,宋代诗人,其作品多描写自然与乡村生活,风格清新自然,常以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观察反映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正月初四,诗人到达张车,可能是为了探亲或游览。诗中描绘的乡村景象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安宁和农民的生活状态,与繁华城市形成对比。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致的描写展现了乡村生活的宁静与自然的美。开头两句,诗人描绘了行走在崎岖石路上的艰辛,展现了他对旅途的感受,随即将视角转向了山中草市与梅花,使用“数株松下见梅花”的描写,营造了春日的意境,象征着生命的希望与美好。后半部分则转向对居民生活的观察,提及“居民尽老他无事”,反映了乡村的静谧与世外桃源般的生活状态,然而“谁料如今同沸鼎”的转折则暗示了社会的变迁和外界的干扰。诗歌在宁静与动荡之间形成鲜明对比,使人感受到一种无奈与惆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晴行半日到张车:描写了诗人在阳光明媚的天气下行走半天,终于到达目的地。
  2. 石路崎岖趁水斜:形象地展现了路途的艰难,强调了自然环境的恶劣。
  3. 一窟山中成草市:讲述了山中竟然形成了集市,暗示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4. 数株松下见梅花:用梅花象征春天的到来,展示了一种生机与美好。
  5. 居民尽老他无事:描写了这里的居民大多是老人,生活淡泊。
  6. 就土为生自有涯:强调了依靠土地生活的局限性。
  7. 谁料如今同沸鼎:转折句,暗示社会的变化与热闹的景象。
  8. 不时飞马涨尘沙:描绘了外界的喧嚣与尘土飞扬,形成一种对比。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乡村生活比作“草市”,展现了自然与人类活动的和谐。
  • 对仗:如“晴行半日”和“石路崎岖”形成了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诗歌表现了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与对社会变迁的感慨,揭示了人们在自然与社会之间的矛盾与无奈,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及对繁华喧嚣的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梅花:象征着坚韧与美丽,在逆境中绽放。
  • 松树:代表长寿与稳重,暗示乡村的安定。
  • 草市:象征着乡土气息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张车”是指什么? a) 地名
    b) 动物
    c) 诗人的名字
    答案:a

  2. “居民尽老他无事”意指什么? a) 居民都很忙
    b) 居民年纪大,生活悠闲
    c) 居民都在工作
    答案:b

  3. 诗中的梅花象征着? a) 死亡
    b) 春天与希望
    c) 除夕夜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晓》 by 孟浩然
  • 《村居》 by 高鼎

诗词对比

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相比,两首诗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正月四日到张车偶成》更注重乡村的静谧与人文情怀,而《登鹳雀楼》则更侧重于壮阔的视野与历史的厚重感。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诗文赏析》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