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 重修黄鹤楼二首 其一》
时间: 2025-01-08 19:00:2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梦飞三楚,望断晴川树。
下笔谁惊鹦鹉赋,漫道世无黄祖。
千山或可支颐,一湖聊当衔卮。
只要眼前有景,何关崔颢题诗。
白话文翻译:
在梦中飞越三楚大地,遥望那晴空下的河川与树木。
写下诗篇,有谁会因为这而惊叹?难道世上真的没有黄鹤楼的诗篇?
千山或许可以支撑我的头颅,一湖水也足以让我举杯畅饮。
只要眼前有美丽的景色,又何必在意崔颢的诗句?
注释:
- 三楚:指楚国,古代的一个地方,通常指今湖北、湖南一带。
- 鹦鹉赋:指的是古诗《鹦鹉洲歌》,由崔颢所作,表达对黄鹤楼的怀念。
- 黄祖:指黄鹤楼的诗人崔颢,诗中提到他以此楼著称。
- 支颐:指用手托着下巴,表示思考或沉思的姿势。
- 衔卮:衔着酒杯,形容饮酒的情景。
- 崔颢:唐代著名诗人,他的《黄鹤楼》是描写黄鹤楼的经典之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寇梦碧,近代女诗人,生活在清末民初,擅长诗词,风格兼具传统与创新,其作品常表达个人情感与对社会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重修黄鹤楼之际所作,反映了诗人对黄鹤楼的情感,同时也展现了对崔颢诗作的自我超越与重新认识。
诗歌鉴赏:
《清平乐 重修黄鹤楼二首 其一》是一首抒情性强烈的诗作,诗人在描绘黄鹤楼的同时,也流露出对历史与现实的思考。开篇“梦飞三楚,望断晴川树”,通过梦境的方式引入,表现出一种游历与遐想的状态,给人以悠远的感觉。诗中的景物描写细腻而生动,尤其是“晴川树”,在阳光下显得格外清晰,营造了一种明朗的氛围。
接下来“下笔谁惊鹦鹉赋,漫道世无黄祖”,诗人以自问自答的形式,表达出对崔颢的诗作的敬意,同时又带有一丝不屑,似乎在说即便没有崔颢的诗篇,黄鹤楼依然拥有其独特的魅力。这里体现了诗人对传统的继承与超越,强调了个人的体验与感悟。
“千山或可支颐,一湖聊当衔卮”则表现出一种洒脱的态度,诗人不再依赖于古人的名篇,而是选择在眼前的美景中寻求享受,只要有美好的景致,就足够了。这种向内探索的情感,传达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诗歌自由的追求,展现了近代女性诗人独特的视角和自信。
最后一句“只要眼前有景,何关崔颢题诗”,则是全诗的升华,强调了当下的感受与体验的重要性,诗人以此来挑战传统的诗歌观念,表现出一种新兴的自我意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梦飞三楚,望断晴川树:梦中飞翔,望向遥远的三楚大地,眼前的河流与树木尽收眼底。
- 下笔谁惊鹦鹉赋,漫道世无黄祖:写下的诗句有谁会惊叹?难道世上真的没有崔颢的诗作吗?
- 千山或可支颐,一湖聊当衔卮:千山可以让我思考,一湖水足以让我举杯畅饮。
- 只要眼前有景,何关崔颢题诗:只要眼前有美丽的景色,又何必在意崔颢的诗句呢?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梦境比喻诗人的思想与情感的自由流动。
- 对仗:如“千山或可支颐,一湖聊当衔卮”形成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反问:通过反问的方式表达了对传统的质疑与自信。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传统诗歌的反思,表达了一种随性而自在的生活态度,强调个人的体验与情感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三楚:象征广阔的天地与历史的厚重感。
- 黄鹤楼:代表传统文化的象征,承载了历史的记忆。
- 山与湖:自然的象征,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景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三楚”指的是哪个地区? A. 今山东
B. 今湖北、湖南
C. 今广东
答案:B -
诗人在诗中提到的“崔颢”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答案:A -
诗中“千山或可支颐”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迷茫
B. 快乐
C. 思考
答案: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崔颢的《黄鹤楼》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寇梦碧与崔颢的黄鹤楼诗歌的比较:
- 寇梦碧:强调当下的景色与个人的感受,表现出对传统的反思。
- 崔颢:更多地表达对历史的追忆与感慨,强调黄鹤楼的象征意义。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近现代诗词选》
- 相关学术论文和研究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