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孙岩老挂冠叹仰之余辄赋长句》
时间: 2025-01-04 08:55:0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闻孙岩老挂冠叹仰之余辄赋长句
作者:陆游 〔宋代〕
圣贤在世龙行天,
出处何至为物牵。
後人竞作驹伏辕,
未死奄奄如九泉。
郫孙公者山泽僊,
巉岩玉骨寒入肩。
哦诗调苦乱嘒蝉,
燥墨瘦字丑不妍。
诸公好之挽使前,
六丁力尽山嶷然奏书告老不待年,
脱手径上岷山巅。
吾侪一官自纠缠,
俛首鞭箠不自怜,
强欲作诗诵公贤,
事伟辞卑难并传。
白话文翻译
在世的圣贤如同龙在天行,
他们的出处何必被世俗事物所牵制。
后人争相模仿,像驹子伏在车辕下,
然而未死的他已如同九泉之下奄奄一息。
郫县的孙公乃是山泽的仙人,
他那巉岩玉骨的形象令人寒意入肩。
我吟咏诗调却苦于蝉声嘈杂,
干涸的墨水和瘦弱的字迹丑陋不堪。
众公子们都喜欢把他引到前面,
六丁神力尽,山高水长地奏书告老,未待年华,
他便脱手直奔岷山巅。
我们这群官员自缠自困,
低头受鞭挞却不自怜,
强想作诗赞颂公贤,
但伟大的事迹与卑微的辞句难以并存。
注释
- 圣贤:指德才兼备的人。
- 龙行天:形容圣贤的非凡与卓越。
- 驹伏辕:比喻后人依附于前人,缺乏独立性。
- 九泉:古代对亡者的称呼,意指死后的地方。
- 郫孙公:指郫县的孙公,可能是指某位历史或文学人物。
- 巉岩玉骨:形容人骨瘦如柴,形象高冷。
- 哦诗调:吟咏诗歌的情绪。
- 燥墨瘦字:形容书写的笔墨干枯,字迹瘦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擅长诗词和散文。他一生经历了南宋的动荡,深感国破家亡之痛,作品多抒发对国家的忧虑和对理想的追求。陆游的诗歌风格以豪放、深沉著称,表现出强烈的爱国情怀。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陆游晚年,表现他对孙岩老的敬仰与对自身处境的感慨。孙岩老是一位隐士,陆游通过对他的赞美,表达对理想人生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现实的无奈与困惑。
诗歌鉴赏
陆游的《闻孙岩老挂冠叹仰之余辄赋长句》是一首深情的抒怀诗,表现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诗中以“圣贤在世龙行天”开篇,展现出理想人物的卓越与不凡,紧接着转入对后人依附、缺乏个性的批评,显示出陆游对社会现象的反思。同时,诗人通过对郫孙公的描绘,呈现出一种高洁的品格与孤傲的气质,仿佛在对比自己在官场的纠缠,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诗中“哦诗调苦乱嘒蝉,燥墨瘦字丑不妍”一联,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对自己创作状态的自嘲,文字虽简,却蕴含了深刻的情感与哲思。最后,诗人对自身处境的无奈与对伟大事迹的渴望交织,展现出一种忧愁而又坚定的情怀。
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充满了对古人的敬仰和对现实的不满,也体现了陆游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具有很强的时代感与个人色彩。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圣贤在世龙行天:描绘了圣贤人物的非凡气质,象征着高尚的理想和追求。
- 出处何至为物牵:质疑现实社会对理想人物的束缚。
- 後人竞作驹伏辕:批评后人对圣贤的模仿与依附。
- 未死奄奄如九泉:形容对理想的追求已近乎死亡的状态。
- 郫孙公者山泽僊:对郫县孙公的赞美,意象高洁。
- 巉岩玉骨寒入肩:形容其形象的冷峻与高洁。
- 哦诗调苦乱嘒蝉:自责创作状态的困扰。
- 燥墨瘦字丑不妍:表达对自己作品的不满。
- 诸公好之挽使前:表现出他人对孙公的推崇。
- 六丁力尽山嶷然奏书告老不待年:描绘老人的告别与归隐。
- 脱手径上岷山巅:象征对理想的追求与向往。
- 吾侪一官自纠缠:感叹自身身陷官场的困境。
- 俛首鞭箠不自怜:表现出对自身处境的无奈与自责。
- 强欲作诗诵公贤:表达想要赞美理想人物的愿望。
- 事伟辞卑难并传:承认伟大的事迹与卑微的辞句难以结合。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龙行天”比喻圣贤的非凡。
- 对仗:如“燥墨瘦字丑不妍”,形成鲜明对比。
- 夸张:如“未死奄奄如九泉”,强调了内心的感慨。
主题思想
整首诗展现了陆游对理想人格的追求与对现实困境的无奈,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与对当下社会的失望,体现了强烈的个人情感和时代背景的交织。
意象分析
- 龙:象征非凡的理想与追求。
- 九泉:象征死亡与消逝,暗示理想的破灭。
- 山岳:象征高洁与隐逸。
- 墨与字:象征创作的艰难与不易。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郫孙公”是指谁?
- A. 古代诗人
- B. 隐士
- C. 政治家
- D. 学者
-
“燥墨瘦字丑不妍”表达了诗人对自己作品的什么感受?
- A. 自豪
- B. 不满
- C. 满意
- D. 疲惫
-
诗的主要主题是什么?
- A. 对自然的赞美
- B. 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
- C. 对爱情的感慨
- D. 对历史的回顾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陆游)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诗词对比
- 《月下独酌》(李白)与陆游的诗同样探讨了个体情感与理想追求,但李白更偏向于对自由与孤独的抒发,而陆游则在理想与现实的碰撞中展现出更多的苦涩与思考。
参考资料
- 《陆游诗文集》
- 《宋代诗人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