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常州》

时间: 2025-01-19 20:03:20

昔日延陵地,城基麦秀间。

兵戈三户少,生齿百年还。

画壁曾同看,求田惜未闲。

故人卢可及,宿草在何山。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昔日延陵地,城基麦秀间。
兵戈三户少,生齿百年还。
画壁曾同看,求田惜未闲。
故人卢可及,宿草在何山。

白话文翻译:

曾经的延陵地区,如今城基与麦田相间。
战乱时期,住在这里的人家寥寥无几,
经过百年,人口才逐渐恢复。
曾经一起观赏画壁的时光,现在想要耕田却又觉得忙碌。
老朋友卢可及,不知他现在宿居于哪座山呢?

注释:

  • 延陵:古地名,今江苏常州一带。
  • 麦秀:指麦田丰收的景象。
  • 兵戈:战争,兵器,表示动乱。
  • 生齿:指人口。
  • 画壁:指绘有壁画的墙壁,常用来指代美好的回忆。
  • 求田:指耕作的需求。
  • 宿草:指宿草,即已长成的草,隐喻老朋友的生活状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以宁,明代诗人,活跃于明中期,生平事迹不详,但诗作流传后世,体现出他对故乡的深厚感情和对历史的反思。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作者游历常州时,表达了对故乡景物的怀念与思考,反映了明代社会动荡后的安定状态,及对故人友谊的思念。

诗歌鉴赏:

《过常州》是一首充满怀旧情感的诗作。诗人在游历常州时,看到昔日的延陵,触动了他对历史的思考与对故人的怀念。开篇提到“昔日延陵地,城基麦秀间”,展现出一幅宁静的田园风光,表达了对往昔平和生活的渴望。然而,随之而来的“兵戈三户少,生齿百年还”,则揭示了历史的动荡与人们生活的艰辛,百年后人口恢复的艰难,透出一种淡淡的忧伤。

接下来的“画壁曾同看,求田惜未闲”则让人想起了与故人共同欣赏艺术的美好时光,以及如今繁忙的生活让人无暇顾及的无奈感。最后一句提到的老朋友卢可及,更是将全诗的情感推向高潮,留给读者无尽的思念与惆怅。

整首诗以自然风光与人文回忆相融合,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厚情感,反映出对历史变迁的思索和对友情的珍惜,具有很强的情感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昔日延陵地,城基麦秀间:回忆昔日的延陵,描绘出城市与农田交织的美景。
  2. 兵戈三户少,生齿百年还:战争使得人烟稀少,经过百年才恢复了人口。
  3. 画壁曾同看,求田惜未闲:曾与友人共同欣赏画壁,如今却因生活忙碌而无法耕作。
  4. 故人卢可及,宿草在何山:对故人的思念,不知他现在居住在哪个山头。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兵戈三户少,生齿百年还”,前后句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通过“画壁”指代曾经的美好时光,引发对过去的回忆。
  • 意象:如“麦秀”象征着丰收与希望,而“宿草”则暗示着岁月的流逝。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怀旧和思念为主题,反映了对历史变迁和故人情谊的深刻思考,情感真挚,富有画面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延陵:象征着故乡的美好与温暖。
  2. 麦秀:代表丰收与希望,暗示着生机与活力。
  3. 画壁:象征着美好回忆和文化的传承。
  4. 宿草:隐喻时间的流逝与对故友的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延陵”指的是哪个地方? A. 江苏常州
    B. 浙江杭州
    C. 安徽合肥

  2. 诗人对于历史的看法是怎样的? A. 历史不重要
    B. 历史充满变迁与思考
    C. 历史仅仅是过去

  3. “画壁曾同看”中“画壁”象征着什么? A. 战争
    B. 友谊和美好回忆
    C. 田园风光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静夜思》

诗词对比:

比较张以宁的《过常州》和杜甫的《春望》,两者都表达了对故土的深切怀念与对历史变迁的思考,但张以宁更加强调个人情感和友谊,而杜甫则是对国家命运的关怀,体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与社会背景。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