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明觉大师兼寄郑山人
去去楞伽子,春深道路长。
鸟啼青嶂险,花落紫衣香。
此去非馀事,还归内道场。
凭师将老倒,一向说荥阳。
白话文翻译:
明觉大师,你要走了,楞伽的道路漫长,春天已经深了。鸟儿在青翠的山峦中啼叫,花瓣飘落,芬芳四溢。此行没有其他事情,最终还是要回到内道场。希望你在师父的帮助下,能在荥阳继续修行。
注释:
- 楞伽:指的是《楞伽经》,是佛教经典之一,象征着智慧和修行。
- 紫衣:紫色的衣物,这里可能指的是盛开的花朵,象征着美丽与芬芳。
- 道场:修行的地方,佛教中指的是进行修行、讲经的场所。
- 荥阳:古代地名,可能指的是一个修行圣地,或是指诗人心目中的理想修行之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贯休(835年-908年),字惟明,号贯休,唐代著名的诗人和禅僧,擅长诗歌,尤其以其禅诗闻名。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常融入禅理和自然景观,表现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
创作背景:
此诗是贯休在送别明觉大师时写的,表现了他对师友的眷恋以及对修行的向往。诗中反映了唐代佛教盛行的背景,诗人通过描绘自然之美与修行的哲理,将个人情感与宗教思想结合在一起。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表达了对明觉大师的惜别之情,同时也传达了对修行的深刻理解。诗的开头“去去楞伽子”便直接点明了送别的对象,语气中带着一种不舍。接下来,诗人描绘了春日的旅途,鸟鸣和花落的景象,生动地展现了自然的美丽和时光的流逝。
“此去非馀事,还归内道场”一句,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思想,表达了即使在离别之际,心中始终不忘修行的初衷。最后一句“凭师将老倒,一向说荥阳”则更是将对师父的依赖与对修行的执着结合在一起,展现出一种渴望与决心。
整首诗在描绘自然的同时,隐含着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体现了贯休对生命、修行和友谊的独到见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去去楞伽子:直接称呼明觉大师,表明离别的主题。
- 春深道路长:描绘春天的景色和漫长的旅程,暗示时间的流逝。
- 鸟啼青嶂险:自然的声音与险峻的山峦形成对比,突出环境的美丽与挑战。
- 花落紫衣香:花瓣飘落,象征着美好的事物终将消逝,同时“香”字带来感官的体验。
- 此去非馀事:表明此行并非随意,而是有深远的意义。
- 还归内道场:强调归根结底是回到修行的本心。
- 凭师将老倒:表达对师父的依赖与感恩。
- 一向说荥阳:暗示对理想修行地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相结合,形成鲜明的对比。
- 对仗:在句式上形成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鸟啼、花落等描绘生动形象,赋予自然以生命。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修行的执着与对友人的深情,表达了离别的伤感与对未来的期望,同时也体现了贯休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哲学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楞伽:象征智慧的修行与佛教的深邃哲理。
- 青嶂:自然的险峻,象征人生的挑战。
- 紫衣:美丽的花,象征人生的美好与短暂。
- 道场:修行的地方,象征内心的归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a) 白居易
b) 贯休
c) 李白 -
诗中的“楞伽”指代什么? a) 一种花
b) 佛教经典
c) 一条河流 -
“春深道路长”表达了什么? a) 旅途的艰辛
b) 时间的流逝
c) 春天的美丽
答案:1-b; 2-b;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友人》 by 李白:同样表达了离别与友谊的主题。
- 《早发白帝城》 by 李白:描绘了自然景观与旅途的感受。
诗词对比:
- 贯休的《送明觉大师》与王维的《送别》都表达了对友人的眷恋与对人生的思考,但贯休更注重修行与自然的结合,而王维则更强调离别的伤感。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总览》
- 贯休诗集及相关研究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