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罗门引 寿大智先生》

时间: 2025-01-14 12:59:39

草堂潇洒,今年初种碧琅?。

更宜野菊幽兰。

便信先生于此,真个不求官。

但西负揽镜,落日凭栏。

耕笔钓*。

算遭遇,未应难。

好待青霄得路,稳上长安。

良辰乐事,且展放尊前舞袖宽。

天影外、秋色南山。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婆罗门引 寿大智先生
作者: 刘敏中 〔元代〕

草堂潇洒,今年初种碧琅。
更宜野菊幽兰。便信先生于此,真个不求官。
但西负揽镜,落日凭栏。耕笔钓。算遭遇,未应难。
好待青霄得路,稳上长安。
良辰乐事,且展放尊前舞袖宽。
天影外秋色南山。

白话文翻译:

在清幽的草堂中,我悠然自得,今年刚开始种下碧绿的琅琊草。
这地方更适合野菊和幽兰的生长。确实相信先生在这里,真的是不求功名。
但西边面对镜子,夕阳西下,我倚栏而望。耕作与钓鱼,看似遭遇,实则并不艰难。
希望在青天白云间找到出路,稳稳地走上长安。
在美好的时光与欢乐的事情中,尽情展开舞袖。
远处天际的秋色映衬着南山。

注释:

  • 草堂:指简朴的草屋,象征隐居生活。
  • 碧琅:一种草名,象征清雅和自然。
  • 幽兰:幽静的兰花,代表高洁的品格。
  • 耕笔钓:意指耕作与钓鱼,象征一种闲适的生活方式。
  • 长安:古都,象征繁华与功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敏中,元代诗人,擅长写作诗词,作品多表现隐逸生活与自然之美,其诗风清新洒脱,常以自然景物抒发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隐逸生活的场景中,反映了作者对人生理想与自然生活的追求。作品中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功名的淡泊,表现出一种超然的境界。

诗歌鉴赏:

《婆罗门引 寿大智先生》是一首抒发隐逸情怀的诗作。诗人通过描绘草堂的清幽与自然景色,表达了自己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与对功名利禄的淡漠。首句“草堂潇洒”便设置了一个清雅的意境,接着提到“碧琅”,让人感受到生机与清新的气息。诗中提到的“野菊幽兰”,不仅仅是自然的描绘,更隐喻着高洁的品格与追求。

在“耕笔钓”之间,诗人展示了自己宁静的生活状态,通过这些活动,反映出一种与世无争的态度。后半部分,诗人描绘了对未来的美好期待,希望“稳上长安”,象征着他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词流畅自然,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的热爱,也有对人生追求的思考,给读者以深刻的启示。诗人通过自我修养与对自然的亲近,展现了他内心的宁静与安然,令人向往。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草堂潇洒,今年初种碧琅。”:描绘草堂的清幽,表现诗人对自然生活的热爱。
    • “更宜野菊幽兰。”:强调自然环境的适宜,象征着高洁的品格。
    • “便信先生于此,真个不求官。”:表达出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坚定信念。
    • “但西负揽镜,落日凭栏。”:描绘了夕阳西下的景象,表现出一种淡淡的惆怅。
    • “耕笔钓。算遭遇,未应难。”:对生活的自我调适,认为这种生活是面对人生的理想选择。
    • “好待青霄得路,稳上长安。”: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与追求。
    • “良辰乐事,且展放尊前舞袖宽。”:强调在美好时光中尽情享受生活。
    • “天影外秋色南山。”:结尾处以自然景色收束,余韵悠长。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生活比作耕作与钓鱼,表现出一种闲适。
    • 对仗:如“良辰乐事”、“舞袖宽”,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意象:草堂、碧琅、野菊、幽兰等意象丰富,象征着自然与高洁。
  •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功名利禄的淡泊,展现出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想人生。

意象分析:

  • 草堂:象征隐逸生活的安宁。
  • 碧琅:代表清新自然的生机。
  • 野菊、幽兰:象征高洁的品格与追求。
  • 长安:象征繁华与功名,反映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婆罗门引》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A. 唐代
    B. 宋代
    C. 元代
    D. 明代

  2. 诗中提到的“草堂”代表什么样的生活方式?
    A. 追求名利
    B. 隐逸生活
    C. 奢华生活
    D. 旅游生活

  3. “耕笔钓”中的“耕”意指什么?
    A. 耕作
    B. 写作
    C. 钓鱼
    D. 学习

答案

  1. C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桃花源记》:同样表现隐逸生活与对世俗的超脱。
  • 王维《山居秋暝》:描绘自然风光与内心宁静。

诗词对比

  • 比较刘敏中的隐逸诗风与李白的豪放,李白的诗作如《将进酒》强调对人生的豪情,而刘敏中则更多展现出内心的宁静与超然。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隐逸文化与诗词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