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春江恨别 罗邺 〔唐代〕 望断长川一叶舟,可堪归路更沿流。 重来别处无人见,芳草斜阳满渡头。
白话文翻译: 远远望去,长长的河流上漂着一叶小舟,怎能忍受归途还要沿着这河流继续前行。 再次来到这个地方,却没有人再相见,只有芳草和斜阳洒满了渡口。
注释:
- 望断:远远望去,直到看不见。
- 长川:长长的河流。
- 一叶舟:形容船只很小,像一片叶子。
- 可堪:怎能忍受。
- 归路:回家的路。
- 沿流:沿着河流。
- 重来:再次来到。
- 别处:别的地方。
- 无人见:没有人再相见。
- 芳草:茂盛的草。
- 斜阳:夕阳。
- 满渡头:洒满了渡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罗邺,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较广,风格多以抒情为主,善于通过自然景物表达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离别后的孤独和思念,通过对长川、小舟、芳草和斜阳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归途的无奈和对过去时光的怀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表达了诗人深沉的离别之情。首句“望断长川一叶舟”,通过“望断”和“一叶舟”的对比,突出了诗人的孤独和遥远的感觉。第二句“可堪归路更沿流”,用“可堪”表达了诗人对归途的无奈和痛苦。后两句“重来别处无人见,芳草斜阳满渡头”,通过对“芳草”和“斜阳”的描绘,营造了一种凄凉而又美丽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迷茫。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句:通过“望断”和“一叶舟”的对比,表达了诗人的孤独和遥远的感觉。
- 第二句:用“可堪”表达了诗人对归途的无奈和痛苦。
- 第三句:通过对“芳草”和“斜阳”的描绘,营造了一种凄凉而又美丽的氛围。
- 第四句:表达了诗人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迷茫。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望断”和“一叶舟”的对比,突出了诗人的孤独和遥远的感觉。
- 拟人:“芳草斜阳满渡头”中的“满”字,赋予了芳草和斜阳以人的情感,增强了诗的感染力。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诗人离别后的孤独和思念,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迷茫。
意象分析:
- 长川:象征着漫长的旅途和无尽的孤独。
- 一叶舟:象征着诗人的孤独和渺小。
- 芳草:象征着生机和希望,也暗示了过去的时光。
- 斜阳: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一叶舟”象征着什么? A. 诗人的孤独和渺小 B. 诗人的希望和梦想 C. 诗人的旅途和冒险 D. 诗人的财富和地位 答案:A
-
诗中的“芳草斜阳满渡头”表达了什么情感? A. 诗人的喜悦和满足 B. 诗人的孤独和思念 C. 诗人的愤怒和失望 D. 诗人的平静和安宁 答案:B
-
诗中的“可堪归路更沿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诗人的无奈和痛苦 B. 诗人的喜悦和满足 C. 诗人的愤怒和失望 D. 诗人的平静和安宁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表达了诗人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迷茫。
- 王维的《送别》: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无奈和痛苦。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与罗邺的《春江恨别》: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迷茫,但杜甫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而罗邺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个人的情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罗邺的全部诗作,是研究罗邺诗歌的重要资料。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古代诗歌的详细解析和鉴赏,有助于深入理解罗邺的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