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汴河 罗邺 〔唐代〕 炀帝开河鬼亦悲,生民不独力空疲。 至今呜咽东流水,似向清平怨昔时。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隋炀帝开凿运河,连鬼神都感到悲伤,百姓不仅劳力耗尽,身心也疲惫不堪。直到今天,那向东流淌的河水似乎还在呜咽,仿佛在向太平盛世抱怨过去的苦难。
注释: 字词注释:
- 炀帝:指隋炀帝杨广,他在位期间大力开凿运河。
- 开河:指开凿大运河。
- 鬼亦悲:形容工程的艰巨和百姓的苦难连鬼神都感到悲伤。
- 生民:指百姓。
- 力空疲:形容百姓劳力耗尽,身心疲惫。
- 呜咽:形容水声悲切,如同哭泣。
- 清平:指太平盛世。
典故解析:
- 炀帝开河:隋炀帝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和经济交流,大力开凿大运河,但工程浩大,劳民伤财,给百姓带来了极大的苦难。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罗邺是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多反映社会现实,表达了对百姓疾苦的同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通过对隋炀帝开凿运河的历史事件的反思,表达了对百姓苦难的同情和对太平盛世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隋炀帝开凿运河的历史事件为背景,通过“鬼亦悲”和“力空疲”的描绘,深刻反映了百姓在巨大工程中的苦难。后两句以“呜咽东流水”的意象,象征性地表达了历史的悲痛和对太平盛世的渴望。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历史抒怀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炀帝开河鬼亦悲:首句直接点明主题,通过“鬼亦悲”的夸张表达,强调了工程的艰巨和百姓的苦难。
- 生民不独力空疲:第二句进一步说明百姓不仅劳力耗尽,身心也疲惫不堪,突出了百姓的苦难。
- 至今呜咽东流水:第三句以“呜咽”形容水声,赋予河水以情感,象征历史的悲痛。
- 似向清平怨昔时:最后一句通过“似向”和“怨昔时”的表达,表达了诗人对太平盛世的向往和对过去苦难的怨恨。
修辞手法:
- 拟人:通过“鬼亦悲”和“呜咽东流水”的拟人手法,赋予非人事物以人的情感,增强了表达效果。
- 比喻:通过“似向清平怨昔时”的比喻,将河水拟人化,表达了历史的悲痛和对太平盛世的渴望。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隋炀帝开凿运河的历史事件的反思,表达了对百姓苦难的同情和对太平盛世的向往,体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鬼亦悲:通过“鬼亦悲”的意象,强调了工程的艰巨和百姓的苦难。
- 呜咽东流水:通过“呜咽”的意象,赋予河水以情感,象征历史的悲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炀帝开河鬼亦悲”中的“炀帝”指的是谁? A. 隋炀帝杨广 B. 唐太宗李世民 C. 宋太祖赵匡胤 答案:A
-
诗中“至今呜咽东流水”中的“呜咽”是什么意思? A. 水声悲切 B. 水流湍急 C. 水流平缓 答案:A
-
诗中“似向清平怨昔时”中的“清平”指的是什么? A. 太平盛世 B. 清澈平静的水 C. 清贫的生活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兵车行》:通过对战争的描写,反映了百姓的苦难。
- 白居易的《卖炭翁》:通过对卖炭翁的描写,反映了社会的不公和百姓的苦难。
诗词对比:
- 与杜甫的《兵车行》对比,两者都反映了百姓的苦难,但《汴河》更侧重于对历史的反思和对太平盛世的向往。
- 与白居易的《卖炭翁》对比,两者都反映了社会的不公和百姓的苦难,但《汴河》更侧重于对历史的反思和对太平盛世的向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罗邺的全部诗作,是研究罗邺诗歌的重要资料。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唐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和特点,是了解唐代诗歌的重要参考书。